蟅蟲的功效與作用
發(fā)布時間:2023-10-06 12:52:53 閱讀:272
別名
地鱉(《本經》),土鱉(《別錄》),過街(《埤雅》),簸箕蟲(《本草衍義》),蚵蚾蟲(《袖珍方》),地婢蟲(《鮑氏小兒方》),山蟑螂(《本草求原》),地烏龜(《分類草藥性》),土元(《中藥形性經驗鑒別法》),臭蟲母、蓋子蟲(《河北藥材》),土蟲(《吉林中草藥》),節(jié)節(jié)蟲、螞蟻虎(《江蘇藥材志》)。
功效
逐瘀,破積,通絡,理傷。治癥瘕積聚,血滯經閉,產后瘀血腹痛,跌打損傷,木舌,重舌。
①《本經》:"主心腹寒熱洗洗,血積癥瘕,破堅,下血閉。"
②《藥性論》:"治月水不通,破留血積聚。"
③《本草衍義》:"乳脈不行,研一枚,水半合,濾清服。"
④《綱目》:"行產后血積,折傷瘀血,治重舌,術舌,口瘡,小兒腹痛夜啼。"
⑤《本草通玄》:"破一切血積,跌打重傷,接骨。"
⑥《本草再新》:"消水腫,敗毒。"
⑦《分類草藥性》:"治跌打損傷,風濕筋骨痛,消腫,吹喉癥。"
作用
在試管內,用美藍法曾測得地鱉蟲浸膏(水煎后加醇沉淀)有抑制白血病患者的白細胞的作用,但用瓦伯氏呼吸器法,則為陰性結果。土鱉蟲與全蝎、蜈蚣混合研末制成的"結核散",在試臂內對人型結核桿菌無抑菌作用。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2錢;或入丸、散。外用:煎水含漱或搗敷。
炮制
揀凈雜質,以沸水洗凈,文火焙干。
①《本草通玄》:"去足,炒。"
②《得配本草》:"去足,或炒、或酒醉死用。"
性味
咸,寒,有毒。
①《本經》:"味咸,寒。"
②《別錄》:"消毒。"
③《藥性論》:"味苦咸。"
宜忌
孕婦忌服。
①《本草經集注》:"畏皂莢、菖蒲。"
②《藥性論》:"畏屋游。"
③《本草經疏》:"無瘀血停留者不宜用。"
歸經
《雷公炮制藥性解》:"入心、肝、脾三經。"
加工采集
5~8月間捕捉。用炒香麥麩撒于地上以誘捕之,或晚上用燈光誘捕。捕得后,用沸水燙死,曬干或烤干;亦可用清水洗凈后,再用鹽水煮過,曬干或烤干。
藥材鑒別
①土鱉蟲
為昆蟲地鱉的干燥雌蟲。呈卵圓形而扁平,長2~3厘米,寬1~2厘米。頭部一端較窄;尾部較寬;背面紫黑色,呈甲殼狀,為9個橫節(jié)覆瓦狀排列而成。腹面深棕色,有光澤,可見小形的頭部,棕黑色;觸角1對,多已脫落。腳部足3對,彎曲,腹部隆起,有彎曲的節(jié),尾節(jié)較寬而略尖。質松脆,易破碎,腹內有灰黑色物質,氣腥臭,味微咸。以完整、油潤光澤,無泥者為佳。
主產江蘇、浙江、河南、湖北等地。此外,安徽、山東、河北、山西、陜西、內蒙古等地亦產。以江蘇、浙江所產者個小,體輕、腹中無泥,品質最優(yōu),稱為"蘇土元";其他地區(qū)所產個大體重,腹中含泥,品質較次,稱"大土元"或"漢土元"。
②金邊土鱉
又名:金邊地鱉蟲。為昆蟲赤邊水蟅的干燥雌蟲。呈長卵形而扁,長3~3.5厘米,寬1.5~2厘米。背面黑棕色,有光澤,呈甲殼狀,有10個橫節(jié),第1節(jié)較寬,邊緣有黃色狹邊,以下9節(jié)邊緣為紅棕色,每節(jié)均有鋸齒,第2、3節(jié)的兩側,各有1對特異的翅狀物。腹面紅棕色,有光澤。余與上種相同。
主產福建,廣東、廣西等地。
此外,鱉蠊科昆蟲冀地鱉的干燥雌蟲,亦入藥用。產北京。
植物形態(tài)
①地鱉雌雄異形,雄蟲有翅,雌蟲無翅。雌蟲長約3厘米,體上下扁平,黑色而帶光澤。頭小,向腹面彎曲。口器咀嚼式,大顎堅硬。復眼發(fā)達,腎臟形;單眼2個。觸角絲狀,長而多節(jié)。前胸擴大如盾狀,前狹后闊,蓋于頭上。雄蟲前胸呈波狀紋,有缺刻,具翅2對,前翅革質,后翅膜質,不用時折成扇狀。足3對,發(fā)育相等,具細毛,生刺頗多,基部擴大,蓋及胸膛面及腹基部分,跗節(jié)5;具2爪。腹部第1腹節(jié)極短,其腹板不發(fā)達,第8、9兩腹節(jié)之背板縮短,昆須1對。雄蟲第9腹板有腹刺1對;雌蟲第8、9兩腹板縮藏于第7腹板的里面。生殖器不突出。生活于地下或沙土間,多見于糧倉底下或油坊陰濕處。晝伏夜出,覓食腐殖質及淀粉等物。全國大部地區(qū)均有分布。②赤邊水蟅,又名:藥用光蠊。雌雄蟲形態(tài)相似。雌蟲長2.7~3.3厘米;雄蟲長2.2~2.4厘米。體黑褐色。頭部位于前胸下。眼不發(fā)達,眼間區(qū)寬。前胸背板呈三角形,兩側后角近于垂直。前側緣有淡黃色鑲邊。前后翅均退化為翅基,末端尖削。足粗短,腿節(jié)下緣有巨刺。腹節(jié)腹板雌蟲僅見7節(jié),雄蟲可見8節(jié)。尾須粗短。生活于油坊、醬坊、灶腳下及墻角陰濕松土中。分布華南及福建、臺灣等地。
藥用部位
為鱉蠊科昆蟲地鱉或姬蠊科昆蟲赤邊水蟅的雄性全蟲。
來自何書
《本經》
常見藥方
①治五勞虛極羸瘦,腹?jié)M,不能飲食,食傷,憂傷,飲傷,房室傷,饑傷,勞傷,經絡榮衛(wèi)氣傷,內有干血,肌膚甲錯,兩目黯黑。緩中補虛:大黃十分(蒸),黃芩二兩,甘草三兩,桃仁一升,杏仁一升,芍藥四兩,干地黃十兩,干漆一兩,虻蟲一升,水蛭百枚,蠐螬一升,蟅蟲半升。上十二味,末之,煉蜜和丸,小豆大。酒飲服五丸,日三服。(《金匱要略》大黃蟅蟲丸)
②治產婦腹痛,腹中有干血著臍下,亦主經水不利:大黃三兩,桃仁二十枚,蟅蟲二十枚(熬,去足)。上三味,末之,煉蜜和為四丸。以酒一升,煎一丸,取八合,頓服之,新血下如豚肝。(《金匱要略》下瘀血湯)
③治折傷,接骨:㈠土鱉焙存性,為末,每服二、三錢。(《醫(yī)方摘要》)㈡蚵蚾六錢(隔紙,砂鍋內焙干),自然銅二兩(火煅醋淬七次)。為末。每服二錢,溫酒調下,病在上,食后服;病在下,食前服。(《袖珍方》)
④治瘋狗咬傷:蟅蟲七個(去足,炒),生大黃三錢,桃仁七粒(去皮,尖)。白蜜三錢,黃酒一碗,煎至七分服。(《吉林中草藥》)
⑤治重舌滿口,不得語:蟅蟲七枚(微炒),鹽一兩半。以水一大盞,同煎五、七沸。含令吐,勿咽,日三,五上。(《圣惠方》煎含蟅蟲湯)
⑥治重舌塞痛:地鱉蟲和生薄荷研汁,帛包捻舌下腫處。(《鮑氏小兒方》)
⑦治小兒腹痛夜啼:蟅蟲半分(微炒),赤芍藥一分,芎藭一分。搗羅為末。每眼,以溫酒調下半錢。量兒大小,加減服之。(《圣惠方》)
⑧治瘰疬:鮮地鱉蟲、陳瓦花(在屋上隔年者?,瓦上煅存性)。同搗爛。用膏藥貼上,未潰即消,已潰即斂。(《中醫(yī)雜志》(21):6,1926)
上一篇:五角葉葡萄的功效與作用
下一篇:土箭芪的功效與作用
相關閱讀:
- 時間:2025-03-07 23:46:25閱讀:476
- 時間:2025-03-07 23:45:45閱讀:470
- 別名刺槐、洋槐、胡藤功效止血。主治咯血;大腸下血;吐血;崩漏 《貴州民間方藥集》:"止大腸下血,咯血,又治婦女紅崩。"用法用量內服:煎湯,9-15g;或泡茶飲副作用誤以洋槐幼芽及幼葉作副食品,可因機體對洋槐過時間:2024-05-14 12:44:29閱讀:2162
- 別名兔兒草、銅錘草(《云南中草藥選》)。功效《云南中草藥選》:"消炎,止血。治扁桃體炎,咽喉炎,急性黃疸型肝炎,外傷出血。"作用全草流浸膏能使離體蛙心的房室節(jié)律發(fā)生顯著紊亂。如注入蛙腹淋巴腔(0.006毫升/克)時間:2024-05-14 12:24:27閱讀:1831
- 別名魚膽根、斬龍劍根功效《南方主要有毒植物》:"治小兒疳積,尿路感染。蘆薈干根五錢至一兩。水煎服。"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5-30g。成分1.庫拉索蘆薈 葉含蒽類化合物:蘆薈大黃素甙(aloin,aloinA,barbaloin)21.時間:2024-05-14 12:09:34閱讀:1761
- 別名打碗科、貓眼草(《中國藥植圖鑒》)。功效《中國藥植圖鑒》:"葉及莖,研末或熬膏敷腫瘡。"用法用量外用:適量,研末或熬膏敷。成分含大戟腦、24-亞甲基環(huán)木波蘿烷醇、β-香樹脂醇、粘霉烯醇。性味微苦;涼歸經肝時間:2024-05-14 11:45:10閱讀:1651
- 功效治婦人紅崩,水煎,點水酒服。加工采集為馬鞭草科植物滇常山的花。植物形態(tài)植物形態(tài)詳"滇常山"條。藥用部位為馬鞭草科植物滇常山的花。植物形態(tài)詳"滇常山"條。來自何書《滇南本草》時間:2024-05-14 11:28:18閱讀:1533
- 別名睢鳩、王睢、魚鷹、下窟烏、雕雞、食魚鷹功效《綱目》:"接骨。"用法用量內服:燒存性研末,3-5g。性味咸;平歸經腎經加工采集為鷹科動物鶚的骨胳。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Pandion haliaetus Linnaeus植物形態(tài)鶚,時間:2024-05-14 11:04:34閱讀:1576
- 功效治小兒疳積,產后風,腰骨酸痛,乳癰,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2兩;或研末。性味《閩南民間草藥》:"甘,平,無毒。"加工采集為茜草科植物毛玉葉金花的根。藥用部位為茜草科植物毛玉葉金花的根。植物形態(tài)詳"山時間:2024-05-14 10:47:29閱讀:1479
- 別名野山藥(《高原中草藥治療手冊》)。功效①《高原中草藥治療手冊》:"解毒,驅梅。"②內蒙古《中草藥新醫(yī)療法資料選編》:"治月經失調。"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2錢;或熬膏、研末。外用:研末撒。成分地上部分含時間:2024-05-14 10:22:54閱讀:1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