粳米的功效與作用
發布時間:2023-10-03 11:31:59 閱讀:171
別名
大米(《滇南本草》),硬米(《本草求原》)。
功效
補中益氣,健脾和胃,除煩渴,止瀉痢。
①《別錄》:"主益氣,止煩,止泄。"
②《千金·食治》:"平胃氣,長肌肉。"
③孟詵:"溫中,益氣,補下元。"
④《日華子本草》:"壯筋骨,補腸胃。"
⑤《滇南本草》:"治諸虛百損,強陰壯骨,生津,明目,長智。"
⑥《綱目》:"粳米粥:利小便,止煩渴,養腸胃。""炒米湯:益胃除濕。"
作用
抗腫瘤作用。應用自然長菌風化陳年(3年以上)的糯木粽子,剔去其發黑者,80℃焙干,磨粉,做成水混懸液、水提取液及乙醇提取液。給小鼠接種腹水型肝癌后,每天灌服水混懸液或皮下注射水或乙醇提取液,連續10天,對于腹水型肝癌小鼠的腹水生成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抑制率分別為77.6%、56.4%和52.1%。在腹水涂片上看到用藥組的癌細胞退變現象都較對照組為著,肉眼觀察,對照組腹腔內腫瘤生長較給藥組廣泛,粘連情況也較嚴重。但接種癌細胞后11天,對照組與用藥組動物死亡情況并無明顯差異。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
成分
約含75%以上的淀粉,8%左右的蛋白質,0.5~1%的脂肪。尚含有少量B族維生素;維生素的含量因稻子的種類和種植地點而異。脂肪部分含有酯型膽甾醇和自由膽甾醇,菜油甾醇,豆甾醇,谷甾醇,甘油一、二、三酯,磷酯,廿四酰基鞘氨醇葡萄糖,自由脂肪酸。尚含有乙酸、延胡索酸、琥珀酸、甘醇酸、檸檬酸和蘋果酸等多種有機酸,葡萄糖、果糖、麥芽糖等單糖。
性味
甘,平。
①《別錄》:"味苦,平,無毒,"
②《千金·食治》:"味辛苦,平,無毒。生者冷,燔者熱。"
③《七卷食經》:"味甘,微寒。"
④《綱目》:"北粳:涼,南粳:溫,赤粳:熱,白粳:涼,晚白粳:寒,新粳:熱,陳粳:涼。"
宜忌
《綱目》:"炒米湯不去火毒,令人作渴。"
歸經
《本草求真》:"入脾、胃經。"
加工采集
禾本科粳米Oryza sativa L.,以種子入藥。
藥材鑒別
理化鑒別 取粉末2g,加水4ml,置研缽中研磨,靜置片刻后吸取上清液,濾過,濾液供試。 (1)取上述水提取液,點于濾紙上,噴灑茚三酮試劑,在100℃左右烘箱中放置1-2min,斑點呈紫色。 (2)取上述水提取液,點于濾紙上,噴灑苯胺-鄰苯二甲酸試劑,105℃烘5min,呈現棕色斑點。(3)取上述水提取液,加1滴碘-碘化鉀溶液,顯紫藍色。
植物形態
稻(《詩經》),又名:稌(《詩經》),嘉蔬(《禮記》),水稻。
一年生草本。稈直立,叢生,高約1米左右;中空,有節,有分蘗。葉具葉鞘,葉鞘無毛,與節間等長或下部者較長;葉舌膜質而較硬,披針形,基部兩側下延與葉鞘邊緣相結合,長8~25毫米,幼時具明顯的葉耳;葉片線形,扁平,長30~60厘米,寬6~15毫米;粗糙,葉脈明顯。圓錐花序疏松,成熟時向下彎垂,分枝具角棱,常粗糙;小穗長圓形,長6~8毫米;每小穗僅具1花,不育花外稃錐刺狀,無毛;可育花外稃硬紙質,具5脈,遍被細毛或稀無毛,無芒或有芒;內稃3脈,亦被細毛;鱗被2枚,卵圓形,長約1毫米;雄蕊6,花藥長約2毫米,花絲細弱;子房長圓形,光滑,花柱2枚,柱頭羽毛狀,有時有第三枝退化的花柱。穎果矩圓形,平滑,淡黃色、白色。種子具明顯的線狀種臍。花期7~8月。果期8~9月。
水生或陸生。全國各地均有栽培。稻的類型很多,按米粒的粘性不同,可分為粳稻、秈稻、糯稻等種。粳稻植株較矮,稈硬,葉幅狹,谷粒較短圓,米的粘性較強,脹性小。秈稻植株較高,稈軟,葉幅寬,谷粒細長,米的粘性差,脹性大。糯稻在以上二種類型中都有,其米粒中含有多量糊精,粘性最強,脹性小。
本植物的莖葉(稻草)、果實上的細芒刺(稻谷芒)、發芽的果實(谷芽)、種皮(米皮糠)以及糯稻、秈稻的種仁(糯米、秈米)、糯稻的根莖及根(糯稻根須)亦供藥用,各詳專條。
藥用部位
為禾本科植物稻(粳稻)的種仁。
來自何書
《別錄》
常見藥方
①治霍亂狂悶,煩渴,吐瀉無度,氣欲絕者:淡竹瀝一合,粳米一合(炒,以水二盞同研,去滓取汁)。上二味,和勻頓服之。(《圣濟總錄》竹瀝飲)
②治赤痢熱躁:粳米半升。水研取汁,入油瓷瓶中,蠟紙封口,沉井底一夜,平旦服之。(《普濟方》)
③治受胎未足,初生無皮,色赤,但有紅筋:早白米粉撲之。(《圣濟總錄》)
備注
稻的類型很多,按米粒的粘性不同,可分為粳稻、秈稻、糯稻等種。粳稻植株較矮,稈硬,葉幅狹,谷粒較短圓,米的粘性較強,脹性小。秈稻植株較高,稈軟,葉幅寬,谷粒細長,米的粘性差,脹性大。糯稻在以上二種類型中都有,其米粒中含有多量糊精,粘性最強,脹性小。
上一篇:東方烏毛蕨葉的功效與作用
下一篇:毛薯的功效與作用
相關閱讀:
- 時間:2025-03-07 23:46:25閱讀:476
- 時間:2025-03-07 23:45:45閱讀:470
- 別名刺槐、洋槐、胡藤功效止血。主治咯血;大腸下血;吐血;崩漏 《貴州民間方藥集》:"止大腸下血,咯血,又治婦女紅崩。"用法用量內服:煎湯,9-15g;或泡茶飲副作用誤以洋槐幼芽及幼葉作副食品,可因機體對洋槐過時間:2024-05-14 12:44:29閱讀:2162
- 別名兔兒草、銅錘草(《云南中草藥選》)。功效《云南中草藥選》:"消炎,止血。治扁桃體炎,咽喉炎,急性黃疸型肝炎,外傷出血。"作用全草流浸膏能使離體蛙心的房室節律發生顯著紊亂。如注入蛙腹淋巴腔(0.006毫升/克)時間:2024-05-14 12:24:27閱讀:1831
- 別名魚膽根、斬龍劍根功效《南方主要有毒植物》:"治小兒疳積,尿路感染。蘆薈干根五錢至一兩。水煎服。"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5-30g。成分1.庫拉索蘆薈 葉含蒽類化合物:蘆薈大黃素甙(aloin,aloinA,barbaloin)21.時間:2024-05-14 12:09:34閱讀:1761
- 別名打碗科、貓眼草(《中國藥植圖鑒》)。功效《中國藥植圖鑒》:"葉及莖,研末或熬膏敷腫瘡。"用法用量外用:適量,研末或熬膏敷。成分含大戟腦、24-亞甲基環木波蘿烷醇、β-香樹脂醇、粘霉烯醇。性味微苦;涼歸經肝時間:2024-05-14 11:45:10閱讀:1651
- 功效治婦人紅崩,水煎,點水酒服。加工采集為馬鞭草科植物滇常山的花。植物形態植物形態詳"滇常山"條。藥用部位為馬鞭草科植物滇常山的花。植物形態詳"滇常山"條。來自何書《滇南本草》時間:2024-05-14 11:28:18閱讀:1533
- 別名睢鳩、王睢、魚鷹、下窟烏、雕雞、食魚鷹功效《綱目》:"接骨。"用法用量內服:燒存性研末,3-5g。性味咸;平歸經腎經加工采集為鷹科動物鶚的骨胳。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Pandion haliaetus Linnaeus植物形態鶚,時間:2024-05-14 11:04:34閱讀:1576
- 功效治小兒疳積,產后風,腰骨酸痛,乳癰,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2兩;或研末。性味《閩南民間草藥》:"甘,平,無毒。"加工采集為茜草科植物毛玉葉金花的根。藥用部位為茜草科植物毛玉葉金花的根。植物形態詳"山時間:2024-05-14 10:47:29閱讀:1479
- 別名野山藥(《高原中草藥治療手冊》)。功效①《高原中草藥治療手冊》:"解毒,驅梅。"②內蒙古《中草藥新醫療法資料選編》:"治月經失調。"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2錢;或熬膏、研末。外用:研末撒。成分地上部分含時間:2024-05-14 10:22:54閱讀:1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