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司机精品一区在线视频,欧美日韩国产在线一区,日韩欧美破处高潮视频,欧美激情视频在线看网站免费播放大全

麻黃的功效與作用

發布時間:2023-09-06 12:22:54 閱讀:180

麻黃

中藥為中國傳統中醫的特有藥物,那么你知道中藥麻黃嗎?麻黃的功效與作用是什么?麻黃的用法用量和禁忌注意有哪些?下面就跟隨康網小編來了解一下麻黃的功效作用以及用法用量和禁忌注意吧。

麻黃的簡介

【名稱】:麻黃

【英文名】:HERBA EPHEDRAE

【拼音】:Má Huánɡ

【別名】:龍沙(《本經》),卑相、卑鹽(《別錄》),狗骨(《廣雅》)。

【藥材類別】:根莖類

【性味】:辛、微苦,溫。①《本經》:味苦,溫。②《藥性論》:味甘,平。③《醫學啟原》:《主治秘要》云,性溫,味甘辛。

【歸經】:入肺、膀胱經。①《珍珠囊》:入手大陰。②《湯液本草》:入足太陽經,走手少陰。③《藥品化義》:入肺、大腸、包絡、膀胱四經。

【入藥部分】:為麻黃科植物草麻黃、木賊麻黃或中麻黃的草質莖。

麻黃的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5-10g;或入丸、散。外用:適量,研末(口畜)鼻或研末敷。

生用發汗力強,發汗,利水用之;炙用發汗力弱,密炙兼能潤肺,止咳平喘多用。

麻黃的禁忌注意

凡素體虛弱而自汗、盜汗、氣喘者,均忌服。

①《本草經集注》:厚樸為之使。惡辛夷、石韋。

②《別錄》:不可多服,令人虛。

③《蜀本草》:白薇為之使。

④《醫學入門》:傷風有汗及陰虛傷食者禁用。

⑤《本草經疏》:表虛自汗,陰虛盜汗;肺虛有熱,多痰咳嗽以致鼻塞;瘡疤熱甚,不因寒邪所郁而自倒靨;虛人傷風,氣虛發喘;陰虛火炎,以致眩暈頭痛;南方中風癱瘓,及平日陽虛腠理不密之人皆禁用。

麻黃的功效與作用

發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腫。主風寒表實證;惡寒發熱;無汗;頭痛身疼;邪壅于肺;肺氣不宣;咳嗽氣喘;風水腫;小便不利;風濕痹痛;肌膚不仁以及風疹瘙癢;陰疽痰核。

用于風寒感冒,胸悶喘咳,風水浮腫;支氣管哮喘。蜜麻黃潤肺止咳。多用于表癥已解,氣喘咳嗽。

①《本經》:主中風、傷寒頭痛,溫瘧。發表出汗,去邪熱氣,止咳逆上氣,除寒熱,破癥堅積聚。

②《別錄》:主五臟邪氣緩急,風脅痛,字乳余疾。止好唾,通腠理,解肌;泄邪惡氣,消赤黑斑毒。

③《藥性論》:治身上毒風頑痹,皮肉不仁。

④《日華子本草》:通九竅,調血脈,御山嵐瘴氣。

⑤《珍珠囊》:泄衛中實,去營中寒,發太陽、少陰之汗。

⑥《滇南本草》:治鼻竅閉塞不通、香臭不聞,肺寒咳嗽。

⑦《綱目》:散赤目腫痛,水腫,風腫,產后血滯。

⑧《科學的民間藥草》:治氣喘,干草熱,百日咳,氣管支炎等。

⑨《現代實用中藥》:對關節疼痛有效。J

⑩《中藥形性經驗鑒別法》:治腹痛,下痢,疝氣,目疾及感冒。

麻黃的選方

①治太陽病頭痛發熱,身疼腰痛,骨節疼痛,惡風無汗而喘者:麻黃三兩(去節),桂枝二兩(去皮),甘草一兩(炙),杏仁七十個(去皮、尖)。上四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黃,減二升,去上沫,納諸藥,煮取二升半,去滓,溫服八合,覆取微似汗,不須啜粥。(《傷寒論》麻黃湯)

②治太陽病發汗后,不可更行桂枝湯,汗出而喘,無大熱者:麻黃四兩(去節),杏仁五十個(去皮、尖),甘草二兩(炙),石膏半斤(碎,綿裹)。上四味,以水七升,煮麻黃,減二升,去上沫,納諸藥,煮取二升,去滓,溫服一升。(《傷寒論》麻黃杏仁甘草石膏湯)

③治病者一身盡疼,發熱,日晡所劇者,名風濕,此病傷于汗出當風,或久傷取冷所致:麻黃(去節)半兩(湯泡),甘草一兩(炙),薏苡仁半兩,杏仁十個(去皮、尖,炒)。上銼麻豆大,每服四錢匕,水一盞半,煮八分,去滓,溫服,有微汗避風。(《金匱要略》麻黃杏仁薏苡甘草湯)

④治風痹榮衛不行,四肢疼痛:麻黃五兩(去根節了,秤),桂心二兩。上搗細羅為散,以酒二升,慢火煎如餳。每服不計時候,以熱酒調下一茶匙,頻服,以汗出為度。(《圣惠方》)

⑤治傷寒熱出表,發黃疸:麻黃三兩,以淳酒五升,煮取一升半,盡服之,溫服汗出即愈。冬月寒時用清酒,春月宜用水。(《千金方》麻黃淳酒湯)

⑥治感冒風邪,鼻塞聲重,語音不出;或傷風傷冷,頭痛目眩,四肢拘倦,咳嗽多痰,胸滿氣短:麻黃(不去節),杏仁(不去皮、尖)、甘草(生用)各等分。為粗末,每服五錢,水一盞半,姜五片,同煎至一盞,去滓。通口服,以衣被蓋覆睡,取微汗為度。(《局方》三拗湯)

⑦治病瘡皰倒黡黑者:麻黃(剪去節)半兩,以蜜一匙同炒良久,以水半升煎,俟沸,去上沫,再煎,去三分之一,不用滓。乘熱盡服之,避風,伺其瘡復出。一法用無灰酒煎,但小兒不能飲酒者難服,然其效更速。(《本草衍義聲)

擴展閱讀:麻黃的產地和分布

1.草麻黃:生于干山坡、平原荒地、河床、干草原、河灘附近及固定沙丘,常成片叢生。分布于華北及吉林省、遼寧省、河南省西北部、陜西省、新疆自治區等地。

2.木賊麻黃:生于干旱荒地、多砂石的山地、干旱的山脊、山頂多石處。分布于華北及陜西省西部、甘肅省、新疆自治區等地。

3.中麻黃:生于海拔數百米至2000米的干旱荒地、沙漠、戈壁、干旱山坡或草地上。分布于華北、西北及遼寧省、山東省等地。

上一篇:羊蛋的功效與作用

下一篇:山慈菇的功效與作用

相關閱讀:

  • QQ掃雷群分享的功效與作用
    時間:2025-03-07 23:46:25閱讀:478
  • 支付寶二維碼掃雷群的功效與作用
    時間:2025-03-07 23:45:45閱讀:471
  • 刺槐花的功效與作用
    別名刺槐、洋槐、胡藤功效止血。主治咯血;大腸下血;吐血;崩漏 《貴州民間方藥集》:"止大腸下血,咯血,又治婦女紅崩。"用法用量內服:煎湯,9-15g;或泡茶飲副作用誤以洋槐幼芽及幼葉作副食品,可因機體對洋槐過
    時間:2024-05-14 12:44:29閱讀:2165
  • 辣子草的功效與作用
    別名兔兒草、銅錘草(《云南中草藥選》)。功效《云南中草藥選》:"消炎,止血。治扁桃體炎,咽喉炎,急性黃疸型肝炎,外傷出血。"作用全草流浸膏能使離體蛙心的房室節律發生顯著紊亂。如注入蛙腹淋巴腔(0.006毫升/克)
    時間:2024-05-14 12:24:27閱讀:1833
  • 蘆薈根的功效與作用
    別名魚膽根、斬龍劍根功效《南方主要有毒植物》:"治小兒疳積,尿路感染。蘆薈干根五錢至一兩。水煎服。"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5-30g。成分1.庫拉索蘆薈 葉含蒽類化合物:蘆薈大黃素甙(aloin,aloinA,barbaloin)21.
    時間:2024-05-14 12:09:34閱讀:1762
  • 細葉大戟的功效與作用
    別名打碗科、貓眼草(《中國藥植圖鑒》)。功效《中國藥植圖鑒》:"葉及莖,研末或熬膏敷腫瘡。"用法用量外用:適量,研末或熬膏敷。成分含大戟腦、24-亞甲基環木波蘿烷醇、β-香樹脂醇、粘霉烯醇。性味微苦;涼歸經肝
    時間:2024-05-14 11:45:10閱讀:1652
  • 烏藥花的功效與作用
    功效治婦人紅崩,水煎,點水酒服。加工采集為馬鞭草科植物滇常山的花。植物形態植物形態詳"滇常山"條。藥用部位為馬鞭草科植物滇常山的花。植物形態詳"滇常山"條。來自何書《滇南本草》
    時間:2024-05-14 11:28:18閱讀:1534
  • 鶚骨的功效與作用
    別名睢鳩、王睢、魚鷹、下窟烏、雕雞、食魚鷹功效《綱目》:"接骨。"用法用量內服:燒存性研末,3-5g。性味咸;平歸經腎經加工采集為鷹科動物鶚的骨胳。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Pandion haliaetus Linnaeus植物形態鶚,
    時間:2024-05-14 11:04:34閱讀:1582
  • 山甘草根的功效與作用
    功效治小兒疳積,產后風,腰骨酸痛,乳癰,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2兩;或研末。性味《閩南民間草藥》:"甘,平,無毒。"加工采集為茜草科植物毛玉葉金花的根。藥用部位為茜草科植物毛玉葉金花的根。植物形態詳"山
    時間:2024-05-14 10:47:29閱讀:1481
  • 塊莖糙蘇的功效與作用
    別名野山藥(《高原中草藥治療手冊》)。功效①《高原中草藥治療手冊》:"解毒,驅梅。"②內蒙古《中草藥新醫療法資料選編》:"治月經失調。"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2錢;或熬膏、研末。外用:研末撒。成分地上部分含
    時間:2024-05-14 10:22:54閱讀:1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