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子的功效與作用
發布時間:2024-04-10 10:36:35 閱讀:148
別名
芥菜子,青菜子,黃芥子
功效
溫中散寒,利氣豁痰,通經絡,消腫毒。治胃寒吐食,心腹疼痛,肺寒咳嗽,痛痹,喉痹,陰疽,流痰,跌打損傷。
①《別錄》:"主射工及注氣發無恒處,丸服之;或搗為末,酢和涂之。"
②陶弘景:"歸鼻。去一切邪惡疰氣,喉痹。"
③《日華子本草》:"治風毒腫及麻痹,醋研敷之;撲損瘀血,腰痛腎冷,和生姜研微暖涂貼;心痛,酒醋服之。"
④《日用本草》:"研末水調涂頂囟,止衄血。"
⑤《綱目》:"溫中散寒,豁痰利竅。治胃寒吐食,肺寒咳嗽,風冷氣痛,口噤唇緊。消散癰腫、瘀血。"
⑥《分類草藥性》:"消腫毒,止血痢。"
作用
刺激作用
芥子含黑芥子甙,甙本身無刺激作用,但遇水經芥子酶的作用生成揮發油,主要成分為異硫氰酸烯丙酯,有刺鼻辛辣味及刺激作用。應用于皮膚,有溫暖的感覺并使之發紅,甚至引起水泡、膿皰。通常將芥子粉除去脂肪曲后做成芥子硬膏使用,用作抗刺激劑(刺激性藥物使用于皮膚局部,其作用不僅限于用藥部位,并牽涉到其他部位,產生治療作用時,稱為抗刺激作用),治療神經痛、風濕痛、胸膜炎及扭傷等。使用前先用微溫的水濕潤,以加強芥子酶的作用(沸水則抑制芥子酶的作用)。應用時間不超過15~30分鐘,皮膚敏感者只能應用5~10分鐘。芥子粉用作調味劑,使唾液分泌及淀粉酶活性增加,使心臟體積和心率減少。小量可刺激胃粘膜增加胃液及胰液的分泌,有時可緩解頑固性呃逆。內服大量可迅速引起嘔吐,可用于麻醉性藥物中毒之治療。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3錢;或入丸、散。外用:研末調敷。
副作用
芥子油或芥子硬膏用于皮膚,如果時間過久或濃度過高,可引起發泡甚至化膿,此時即使停藥,愈合也較慢,此因芥子油已被吸入皮膚,停藥后仍繼續發揮作用所致。芥子油對粘膜刺激性很強,15%溶液滴入兔眼很快引起明顯的結膜水腫。小量芥子內服作調味劑,大量引起嘔吐,更大量則引起強烈的胃腸道刺激。
成分
種子含黑芥子甙、芥子酶、芥子酸、芥子堿、脂肪油、蛋白質、粘液質。酶解后所得揮發油名芥子油,含有異硫氰酸的甲酯、異丙酯、烯丙酯、丁酯、仲丁酯、丁烯-3-酯、戊烯-4-酯、苯酯、芐酯、苯乙酯和3-甲硫基丙酯。脂肪油是多種脂肪酸的甘油酯,其脂肪酸為芥酸、廿碳烯-11-酸、油酸、亞油酸、亞麻酸、棕櫚酸、花生酸、硬脂酸、山崳酸。
炮制
炒芥子:原藥簸凈雜質,置鍋內炒至深黃色,微有香味,取出,放涼。
性味
辛,熱。
①《千金·食治》:"味辛,有毒。"
②《綱目》:"辛,熱,無毒。"
③《四川中藥志》:"性溫,味辛,無毒。"
宜忌
肺虛咳嗽及阻虛火旺者忌服。
①《綱目》:"多食昏目動火,泄氣傷精。"
②《得配本草》:"陰虛火盛,氣虛久嗽者忌用。"
貯藏
置通風干燥處,防潮
歸經
歸經_肺經
加工采集
夏末、秋初果實成熟時采收,將植株連根拔起,或將果實摘下,曬干后,打下種子,簸凈果殼、枝、葉等雜質。
藥材鑒別
性狀鑒別 :
種子近球形,直徑1-2mm。表面黃色至黃棕色,少數暗紅棕色,具細網紋,種臍點狀。種皮薄而脆,子葉折疊,有油性。氣微,研碎后加水濕潤則產生辛烈的特異臭氣,味極辛辣。以子粒飽滿、均勻、色鮮黃、無雜質者為佳。
顯微鑒別 :
種子橫切面:表皮細胞1列,切向延長;下皮細胞1列,切向延長,大型,薄壁;柵狀細胞1列,細胞近方形或徑向延長,寬約20μm,其內壁和側壁均增厚,外壁菲薄;緊靠柵狀細胞層為色素層。內胚乳為1列長方形細胞,內含糊扮粒,其下為頹廢細胞層。子葉和胚根細胞中含脂肪油滴和糊粉粒。
應用鑒別 :
黃芥子與白芥子,雖皆為芥子,然白芥子氣銳走散,能通經絡而利氣機,豁寒痰,散寒結,消腫痛之功強于黃芥子;白芥子偏走上焦肺,黃芥子兼顧中焦之胃。同中有異,各具特色。
理化鑒別 :
1.取本品粉末約1g,置硬質試管內,加固體氫氧化鈉1粒,酒精燈上灼熱,融熔,放冷,加水2ml使溶解,濾過。取濾液lml,加5%鹽酸酸化,即有硫化氫產生,遇新制的醋酸鉛試紙,顯有光澤的棕黑色。(檢查異硫氰甙類)
2.取亞硝基鐵氰化鈉1小粒,置白瓷板上,加水l-2滴使溶解,加上述樣品濾液1-2滴,顯紫紅色。(檢查異硫氰甙類)
植物形態
一年生草本,高50-150cm。無毛,有時具刺毛,常帶粉霜。莖有分枝。基生葉葉柄有小裂片;葉片寬卵形至倒卵形,長15-35cm,寬5-17cm,先端圓鈍,不分裂或大頭羽裂,邊緣有缺刻或齒牙;下部葉較小,邊緣有缺刻,有時具圓鈍鋸齒,不抱莖;上部葉窄被針形至條形,具不明顯疏齒或全緣。總狀花序花后延長;花淡黃色;花瓣4,鮮黃色,寬橢圓形或寬楔形,長達1.l-1.4cm,先端平截,全緣,基部具爪;雄蕊64長2短,長雄蕊長8mm,短雄蕊長6mm;雌蕊1,子房圓柱形,長約lmm,花柱細,柱頭頭狀。長均果條形,長3-5.5cm,具細喙,長6-12mm;果梗長5-15mm。種子近球形,直徑l-1.8mm,鮮黃色至黃棕色,少數為暗紅棕色,表面具網紋。花期4-5月,果期5-6月。
藥用部位
為十字花科植物芥菜的種子。植物形態詳"芥菜"條。
臨床應用
治療慢性氣管炎:
用10%或20%的白芥子注射液穴位注射,每次2~3穴,每穴注射0.5~lml,每日1次,7~10日為1療程。1個療程結束后休息,3~4日,再行第2療程;取穴:喘息型以膻中、定喘、肺俞、天突為主;單純型以天突、中腑、肺俞為主,交替應用。經306例 觀察1~2療程,其中單純型70例總有效率為75.7%;喘息型79例和157例,總有效率分別為84.9%和75.8%。本藥對癥狀和體征都有 一定療效,其中以平喘和祛痰作用較好,但無明顯消炎作用[1,2)。另有用藥膏穴位貼治法,將炙白芥子、延胡索各7g,甘遂、細辛各 4g,共研末,用鮮生姜60g,絞汁調藥成膏狀,貼肺俞;心俞、膈俞穴,每次4~6小時,于夏季三伏天初伏開始,每隔10日1次,連貼3 次。共觀察1074例,其中喘息型氣管炎785例,支管哮喘289例。結果有效率前者為79.9%,顯效46.6%;后者有效率為83.7%,顯效 率為47.8%。經1、2、3年療效比較,以連續貼治3年者最好,兩組類型P值均小于0.005。喘息型氣管炎緩解期貼治較發作期好(P<0. 025),對支氣管哮喘病人則無此顯著差異。兩組療效均以寒型較好,熱型次之,夾雜型較差。
用于寒痰喘咳,懸飲等。本品辛溫走散,利氣機,通經絡,化寒痰,逐飲邪,善治“皮里膜外之痰”。治寒痰壅肺,咳喘胸悶痰多,配蘇子、萊菔子,即三子養親湯;若冷哮日久者,可用本品配細辛、甘遂、麻香等研末,于夏令外敷肺俞、膏育等穴,即張石頑白 芥子涂法,近代有以10%白芥子注射液在肺俞、膻中、定喘等穴,行穴位注射治療者。若懸飲咳喘胸滿脅痛者,配甘遂、大戟等以逐飲,如控涎丹。
用于陰疽流注及痰阻經絡關節之肢體麻木,關節腫痛等。本品能祛經絡之痰,又能消腫散結,通絡止痛。治陰疽流注,配鹿角膠、肉桂、熟地等,以溫陽通滯,消痰散結,如陽和湯,治痰濕阻滯經絡之膠體麻木或關節腫痛,配馬錢子、沒藥等,如《婦人良方》白芥 子散。
來自何書
《別錄》
常見藥方
①治感寒無汗:水調芥子末填臍內,以熱物隔衣熨之,取汗出妙。(《簡便單方》)
②治上氣嘔吐:芥子二升,末之,蜜丸,寅時井花水服,如梧子七丸,日二服;亦可作散,空腹服之;及可酒浸服,并治臍下絞痛。(《千金方》)
③治婦人中風,口噤、舌本縮:芥子一升,細研,以醋三升,煎取一升,涂頷頰下。(《圣惠方》)
④治關節炎:芥末一兩,醋適量。將芥末先用少量開水濕潤,再加醋調成糊狀,攤在布上再蓋一層紗布,貼敷痛處。三小時后取下,每隔三至五天貼一次。(徐州《單方驗方新醫療法選編》)
⑤治陰證傷寒,腹痛厥逆:芥菜子研末,水調貼臍上。(《生生編》)
⑥治大人小兒癰腫:芥子末,湯和敷紙上貼之。(《千金方》)
⑦治腫及瘰疬:小芥子搗末,醋和作餅子,貼。數看,消即止,恐損肉。(《補缺肘后方》)
⑧治咽喉閉塞不通甚者:芥子三兩,搗,細羅為散,以水蜜調為膏,涂于外喉下熁之,干即易之。(《圣惠方》)
⑨治耳聾:芥子搗碎,以人乳和,綿裹內之。(《千金方》)
⑩治眉毛不生:芥菜子、半夏等分。為末,生姜自然汁調搽。(《孫天仁集效方》)
上一篇:旋花的功效與作用
下一篇:蠶繭草的功效與作用
相關閱讀:
- 時間:2025-03-07 23:46:25閱讀:456
- 時間:2025-03-07 23:45:45閱讀:449
- 別名刺槐、洋槐、胡藤功效止血。主治咯血;大腸下血;吐血;崩漏 《貴州民間方藥集》:"止大腸下血,咯血,又治婦女紅崩。"用法用量內服:煎湯,9-15g;或泡茶飲副作用誤以洋槐幼芽及幼葉作副食品,可因機體對洋槐過時間:2024-05-14 12:44:29閱讀:2129
- 別名兔兒草、銅錘草(《云南中草藥選》)。功效《云南中草藥選》:"消炎,止血。治扁桃體炎,咽喉炎,急性黃疸型肝炎,外傷出血。"作用全草流浸膏能使離體蛙心的房室節律發生顯著紊亂。如注入蛙腹淋巴腔(0.006毫升/克)時間:2024-05-14 12:24:27閱讀:1820
- 別名魚膽根、斬龍劍根功效《南方主要有毒植物》:"治小兒疳積,尿路感染。蘆薈干根五錢至一兩。水煎服。"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5-30g。成分1.庫拉索蘆薈 葉含蒽類化合物:蘆薈大黃素甙(aloin,aloinA,barbaloin)21.時間:2024-05-14 12:09:34閱讀:1747
- 別名打碗科、貓眼草(《中國藥植圖鑒》)。功效《中國藥植圖鑒》:"葉及莖,研末或熬膏敷腫瘡。"用法用量外用:適量,研末或熬膏敷。成分含大戟腦、24-亞甲基環木波蘿烷醇、β-香樹脂醇、粘霉烯醇。性味微苦;涼歸經肝時間:2024-05-14 11:45:10閱讀:1640
- 功效治婦人紅崩,水煎,點水酒服。加工采集為馬鞭草科植物滇常山的花。植物形態植物形態詳"滇常山"條。藥用部位為馬鞭草科植物滇常山的花。植物形態詳"滇常山"條。來自何書《滇南本草》時間:2024-05-14 11:28:18閱讀:1524
- 別名睢鳩、王睢、魚鷹、下窟烏、雕雞、食魚鷹功效《綱目》:"接骨。"用法用量內服:燒存性研末,3-5g。性味咸;平歸經腎經加工采集為鷹科動物鶚的骨胳。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Pandion haliaetus Linnaeus植物形態鶚,時間:2024-05-14 11:04:34閱讀:1534
- 功效治小兒疳積,產后風,腰骨酸痛,乳癰,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2兩;或研末。性味《閩南民間草藥》:"甘,平,無毒。"加工采集為茜草科植物毛玉葉金花的根。藥用部位為茜草科植物毛玉葉金花的根。植物形態詳"山時間:2024-05-14 10:47:29閱讀:1466
- 別名野山藥(《高原中草藥治療手冊》)。功效①《高原中草藥治療手冊》:"解毒,驅梅。"②內蒙古《中草藥新醫療法資料選編》:"治月經失調。"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2錢;或熬膏、研末。外用:研末撒。成分地上部分含時間:2024-05-14 10:22:54閱讀:1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