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椒的功效與作用
發(fā)布時間:2024-03-29 11:41:06 閱讀:160
別名
番椒、秦椒(《群芳譜》),辣茄(《花鏡》),辣虎(《藥性考》),臘茄(《藥檢》),海椒、辣角(《遵義府志》),雞嘴椒(《廣州植物志》)。
英文名稱
Capsici Fructus。
功效
溫中,散寒,開胃,消食。治寒滯腹痛,嘔吐,瀉痢,凍瘡,疥癬。
①姚可成《食物本草》:"消宿食,解結(jié)氣,開胃口,辟邪惡,殺腥氣諸毒。"
②《百草鏡》:"洗凍瘃,浴冷疥,瀉大腸經(jīng)寒澼。"
③《藥性考》:"溫中散寒,除風發(fā)汗,去冷癖,行痰逐濕。"
④《食物宜忌》:"溫中下氣,散寒除濕,開郁去痰,消食,殺蟲解毒。治嘔逆,療噎膈,止瀉痢,祛腳氣。"
⑤《藥檢》:"能祛風行血,散寒解郁,導滯,止?jié)轂a,擦癬。"
作用
①對消化系統(tǒng)的作用
辣椒酊或辣椒堿,內(nèi)服可作健胃劑,有促進食欲、改善消化的作用。動物試驗(巴索夫胃痿狗)證明,辣椒水的刺激口腔黏膜,反射性地加強胃的運動。用各種辣椒制成的調(diào)味品,人口服后,可增加唾液分泌及淀粉酶活性。大劑量口服可產(chǎn)生胃炎、腸炎、腹瀉、嘔吐等。曾有報告辣椒對離體動物腸管有抑制及解痙作用。
②抗菌及殺蟲作用
辣椒堿對蠟樣芽胞桿菌及枯草桿菌有顯著抑制作用,但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及大腸桿菌無效。其枝、葉并無抗菌作用,僅對結(jié)核桿菌有很輕微的抑制。10~20%辣椒煎荊有殺滅臭蟲的功效。
③發(fā)赤作用
外用作為涂擦劑對皮膚有發(fā)蘇作用,使皮膚局部血管起反射性擴張,促進局部血液循環(huán)的旺盛。酊劑可用于凍瘡;但也有人認為,辣椒僅強烈刺激感覺神經(jīng)末梢,引起溫暖感,對血管則很少影響,高濃度也不發(fā)泡,故不能視為發(fā)赤劑。
④對循環(huán)系統(tǒng)的作用
辛辣物質(zhì)(生姜、胡椒,特別是辣椒)可刺激人舌的味覺感受器.反射性地引起血壓上升(特別是舒張壓),對脈搏無明顯影響。辣椒堿或辣椒制劑對麻醉貓、犬靜脈注射可引起短暫血壓下降、心跳變慢及呼吸困難,此乃刺激肺及冠脈區(qū)的化學感受器或伸張感受器所引起。對離體豚鼠心房則有直接的興奮作用,對大鼠后肢血管也有收縮作用。
⑤其他作用
國外曾報道,食用紅辣椒作調(diào)味品(品種不明)的食物3周后,可使血漿中游離的氫化可的松顯著增加,尿中的排泄量也增加;還能降低纖維蛋白溶解活性。地上部分的水煎劑對離體大鼠子宮有興奮作用。
用法用量
內(nèi)服:入丸、散,3~8分。外用:煎水熏洗或搗敷。
成分
果實所含辛辣成分為辣椒堿、二氫辣椒堿、降二氫辣椒堿、高辣椒堿、高二氫辣椒堿;壬酰香莢蘭胺、辛酰香莢蘭胺;色素為隱黃素、辣椒紅素、微量辣椒玉紅素、胡蘿卜素;尚含維生素C、檸檬酸、酒石酸、蘋果酸等。
種子含龍葵堿、龍葵胺,極可能尚含澳洲茄邊堿、澳洲茄胺、澳洲茄堿等生物堿。
性味
辛,熱。
①《群芳譜》:"味甚辣。"
②姚可成《食物本草》:"味辛,溫,無毒。"
③《食物宜忌》:"辛苦,大熱。"
宜忌
陰虛火旺及患咳嗽、目疾者忌服。
《藥性考》:"多食眩旋,動火故也。久食發(fā)痔,令人齒痛咽腫。"
歸經(jīng)
歸脾;胃經(jīng)
加工采集
7~10月間果實成熟時采收。
藥材鑒別
干燥成熟的果實,帶有宿萼及果柄。果皮帶革質(zhì),干縮而薄,外表鮮紅色或紅棕色,有光澤。內(nèi)部空,由中隔分隔成2~3室,中軸胎座,每室有多數(shù)黃色的種子;種子扁平,呈腎形或圓形,直徑達5毫米。氣特殊,具催嚏性,味辛辣如灼。
植物形態(tài)
辣椒
一年生草本,莖高45~75厘米。單葉互生;葉片卵狀披針形,長5~9.5厘米,寬1.5~2厘米,全緣,先端尖,基部漸狹,延入葉柄;葉柄長?;?~3朵,腋生,白色;萼廣鐘形,先端5齒;輪狀花冠,徑長9~15厘米,5裂,裂片長橢圓形,鑷合狀排列,較冠筒長;雄蕊5,有時6~7枚,插生于花冠近基部處,花藥長圓形,縱裂;雌蕊1,子房2室,少數(shù)3室,花柱線狀。漿果成熟后變?yōu)榧t色或橙黃色,形狀與大小;經(jīng)栽培后,變異很大,有長圓錐形、燈籠形或球形等;果梗長可至3.5厘米,直立或下垂,先端膨大,萼宿存。種子多數(shù),扁圓形,淡黃色?;ㄆ?~7月。果期7~10月。
我國大部分地區(qū)均有栽培。
本植物的莖(辣椒梗)、根(辣椒頭)亦供藥用,各詳專條。
藥用部位
為茄科植物辣椒的果實。
臨床應(yīng)用
①治療腰腿痛
取辣椒末、凡士林(按1:1)或辣椒末、凡士林、白面(按2:3:1)加適量黃酒調(diào)成糊狀。用時涂于油紙上貼于患部,外加膠布固定。治療65例,有效者25例,明顯見效者23例,癥狀消失者1例,無效16例。多數(shù)在用藥后15~30分鐘內(nèi)局部發(fā)熱,1小時后局部有燒灼感;部分病人有觸電感。發(fā)熱燒灼感常持續(xù)2~24小時,最長可持續(xù)48小時,并有全身熱感和出汗,普遍在敷藥后覺關(guān)節(jié)活動靈活柔軟,有輕快感。檢查可見局部充血、發(fā)熱,少數(shù)病人發(fā)生皮疹和水泡。
②治療一般外科炎癥
取老紅辣椒焙焦研末,撒于患處,每日1次;或用油調(diào)成糊劑局部外敷,每日1~2次。臨床治療腮腺炎、蜂窩織炎、多發(fā)性癤腫等共557例,用藥2~10天不等,均有效果。
③治療凍瘡、凍傷
取辣椒1兩切碎,經(jīng)凍麥苗2兩,加水2000~3000毫升,煮沸3~5分鐘,去渣。趁熱浸洗患處,每日1次。已破潰者用敷料包裹,保持溫暖。治療200例,治愈188例,有效8例,無效4例。治愈者最少用藥1次,最多者11次,絕大多數(shù)在5次以內(nèi)。有潰瘍形成者療效較差,且洗時有痛感;發(fā)生在面部者因不便浸洗,療效不及發(fā)生在手足者滿意。有用辣椒30克連籽切碎,加入熔化的凡士林250克中,繼續(xù)熬至翻滾后10~15分鐘,濾去辣椒,再加入樟腦15克混勻。于凍傷初起時涂擦患部(巳破者不能用),至局部有熱感為止,每日2~3次。
④治療外傷瘀腫
用紅辣椒曬干研成極細粉末,按1:5加入熔化的凡士林中均勻攪拌,待嗅到辣味時,冷卻凝固即成油膏。適用于扭傷、擊傷,碰傷后引起的皮下瘀腫及關(guān)節(jié)腫痛等癥,敷于局部,每日或隔日換藥1次。治療12例,7例痊愈,3例癥狀減輕,2例效果不顯。有效病例一般敷藥4~9次。
來自何書
《植物名實圖考》
常見藥方
①治痢積水瀉:辣茄一個。為丸,清晨熱豆腐皮裹,吞下。(《醫(yī)宗匯編》)
②治瘧疾:辣椒子,每歲一粒,二十粒為限,一日三次,開水送服,連服三至五天。(吳縣《單方驗方選編》)
③治凍瘃:剝辣茄皮,貼上。(《綱目拾遺》)
④治毒蛇傷:辣茄生嚼十一、二枚,即消腫定痛,傷處起小泡,出黃水而愈。食此味反甘而不辣。或嚼爛敷傷口,亦消腫定痛。(《百草鏡》)
備注
(1)辣椒變種很多,同供藥用者尚有:指天椒(長柄椒)Capsicum frutescens L. var. conoides (Mill.)Bailey;簇生椒(朝天椒)Capsicum frutescens L. var. fasciculatum (Sturt.)Bailey;小指椒(象牙辣椒、細長辣椒)Capsicum frutescens L. var. acuminatum Fingh.;長辣椒Capsicum frutescens L. var. longum Bailey。總之,凡果實尖長而辣者可用,形圓而不辣者如燈籠椒(柿子椒)則不入藥,青辣椒也不藥用。(2)辣椒有刺激性,若有瘡癤、牙痛、痔瘡或眼部疾病,不宜食用。
上一篇:橘餅的功效與作用
下一篇:鐵海棠的功效與作用
相關(guān)閱讀:
- 時間:2025-03-07 23:46:25閱讀:459
- 時間:2025-03-07 23:45:45閱讀:452
- 別名刺槐、洋槐、胡藤功效止血。主治咯血;大腸下血;吐血;崩漏 《貴州民間方藥集》:"止大腸下血,咯血,又治婦女紅崩。"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9-15g;或泡茶飲副作用誤以洋槐幼芽及幼葉作副食品,可因機體對洋槐過時間:2024-05-14 12:44:29閱讀:2134
- 別名兔兒草、銅錘草(《云南中草藥選》)。功效《云南中草藥選》:"消炎,止血。治扁桃體炎,咽喉炎,急性黃疸型肝炎,外傷出血。"作用全草流浸膏能使離體蛙心的房室節(jié)律發(fā)生顯著紊亂。如注入蛙腹淋巴腔(0.006毫升/克)時間:2024-05-14 12:24:27閱讀:1820
- 別名魚膽根、斬龍劍根功效《南方主要有毒植物》:"治小兒疳積,尿路感染。蘆薈干根五錢至一兩。水煎服。"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15-30g。成分1.庫拉索蘆薈 葉含蒽類化合物:蘆薈大黃素甙(aloin,aloinA,barbaloin)21.時間:2024-05-14 12:09:34閱讀:1747
- 別名打碗科、貓眼草(《中國藥植圖鑒》)。功效《中國藥植圖鑒》:"葉及莖,研末或熬膏敷腫瘡。"用法用量外用:適量,研末或熬膏敷。成分含大戟腦、24-亞甲基環(huán)木波蘿烷醇、β-香樹脂醇、粘霉烯醇。性味微苦;涼歸經(jīng)肝時間:2024-05-14 11:45:10閱讀:1641
- 功效治婦人紅崩,水煎,點水酒服。加工采集為馬鞭草科植物滇常山的花。植物形態(tài)植物形態(tài)詳"滇常山"條。藥用部位為馬鞭草科植物滇常山的花。植物形態(tài)詳"滇常山"條。來自何書《滇南本草》時間:2024-05-14 11:28:18閱讀:1524
- 別名睢鳩、王睢、魚鷹、下窟烏、雕雞、食魚鷹功效《綱目》:"接骨。"用法用量內(nèi)服:燒存性研末,3-5g。性味咸;平歸經(jīng)腎經(jīng)加工采集為鷹科動物鶚的骨胳。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Pandion haliaetus Linnaeus植物形態(tài)鶚,時間:2024-05-14 11:04:34閱讀:1539
- 功效治小兒疳積,產(chǎn)后風,腰骨酸痛,乳癰,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1~2兩;或研末。性味《閩南民間草藥》:"甘,平,無毒。"加工采集為茜草科植物毛玉葉金花的根。藥用部位為茜草科植物毛玉葉金花的根。植物形態(tài)詳"山時間:2024-05-14 10:47:29閱讀:1466
- 別名野山藥(《高原中草藥治療手冊》)。功效①《高原中草藥治療手冊》:"解毒,驅(qū)梅。"②內(nèi)蒙古《中草藥新醫(yī)療法資料選編》:"治月經(jīng)失調(diào)。"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1~2錢;或熬膏、研末。外用:研末撒。成分地上部分含時間:2024-05-14 10:22:54閱讀:1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