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大豆的功效與作用
發布時間:2024-03-17 11:19:28 閱讀:168
別名
烏豆(《肘后方》),黑豆(《日華子本草》),冬豆子(《四川中藥志》)。
功效
活血,利水,祛風,解毒。治水腫脹滿,風毒腳氣,黃疸浮腫,風痹筋攣,產后風痙、口噤,癰腫瘡毒;解藥毒。
①《本經》:"涂癰腫;煮汁飲,止痛。"
②《別錄》:"逐水脹,除胃中熱痹,傷中淋露,下瘀血,散五藏結積內寒,殺烏頭毒。炒為屑,主胃中熱,去腫除痹,消谷,止腹脹。"
③崔禹錫《食經》:"煮飲汁,療溫毒水腫,除五淋,通大便,去結積。"
④孟詵:"和飯搗涂一切毒腫;療男女陰腫,以綿裹納之;殺諸藥毒;和桑柴灰汁煮之,下水鼓腹脹。"
⑤《食療本草》:"主中風腳弱,產后諸疾;若和甘草煮湯飲之,去一切熱毒氣,善治風毒腳氣;煮食之,主心痛,筋攣,膝痛,脹滿;殺烏頭、附子毒。"
⑥《本草拾遺》:"炒令黑,煙未斷,及熱投酒中,主風痹、癱緩、口噤、產后諸風。"
⑦《日華子本草》:"調中下氣,通經脈。"
⑧《綱目》:"治腎病,利水下氣,制諸風熱,活血。煮汁,解礜石、砒石、甘遂、天雄、附子、射罔、巴豆,芫青、斑蝥、百藥之毒;治下痢臍痛;沖酒治風痙及陰毒腹痛。"
⑨《本草匯言》:"煮汁飲,能潤腎燥,故止盜汗。"
⑩《四川中藥志》:"治黃疸浮腫,腎虛遺尿。"
作用
大豆中含微量的大豆黃酮及染料木素(水解產物),兩者皆有雌激素樣作用(口服2.5克/小鼠/天,6天后測子宮重量),其作用強度為染料木素:鷹嘴豆芽素A:大豆黃酮=1.5:1.0:0.4,但也有認為大豆黃酮作用強于另外兩者的。大豆黃酮對小鼠皮下注射不吸收,口服或腹腔注射時雌激素樣作用相當于二乙基己烯雌酚的0.00001。家畜食入過多含此類異黃酮之飼料,可能對其生理功能發生某種影響。大豆黃酮對離體小鼠小腸有解痙作用,共效力為罌粟堿的37%。
用法用量
內服:煎揚,0.3~1兩,或入丸、散。外用:研末摻或煮汁涂。
成分
含較豐富的蛋白質、脂肪和碳水化物,以及胡蘿卜素、維生素B1、B2、煙酸等;并含下列成分:㈠異黃酮類:有大豆黃酮甙和染料木甙。前者含量為0.007,水解后得大豆黃酮和葡萄糖;后者含量為0.01~0.15%,水解后得染料木素和葡萄糖。㈡皂甙:有大豆皂醇A、B、C、D、E5個甙元,與甙元結合的糖有葡萄糖、木糖、半乳糖、阿拉伯糖、鼠李糖和葡萄糖醛酸,甙元與糖的比例為1:1。在脫脂的大豆粉中,皂甙的含量約0.60%。此外,尚含膽堿2.06~2.90毫克/克,葉酸2.30微克/克,亞葉酸0.74微克/克,泛酸13毫克/公斤左右,生物素750毫微克/克,維生素B12_0.008微克%,唾液酸0.04%左右。大豆的水解產物中含乙酰丙酸0.971~3.559%。
大豆脂肪油成分參見"豆油"條。大豆皮成分參見"黑大豆皮"條。
性味
甘,平。
①《別錄》:"甘,平。"
②《醫林纂要》:"甘咸苦,寒。"
宜忌
①《本草經集注》:"惡五參,龍膽。得前胡、烏喙、杏仁、牡蠣良。"
②《綱目》:"服蓖麻子者忌炒豆,犯之脹滿;服厚樸者亦忌之,動氣也。"
歸經
入脾、腎經。①《得配本草》:"入足少陰經。"②《本草再新》:"入心、脾、腎三經。"③《本草撮要》:"入手足少陰、厥陰經。"
加工采集
為豆科植物大豆的黑色種子。
植物形態
大豆(《本經》),又名:大菽(《管子》)。
一年生草本,高50~80厘米。莖直立或上部蔓性,密生黃色長硬毛。3出復葉;葉柄長,密生黃色長硬毛;托葉小,披針形;小葉3片,卵形、廣卵形或狹卵形,通常兩側的小葉為斜卵形,長6~13厘米,寬4~8.5厘米,先端鈍或急尖,中脈常伸出成棘尖,基部圓形、闊楔形或近于截形,全緣,或呈微波狀;兩面均被黃色長硬毛。總狀花序短闊,腋生,有2~10朵花;花白色或紫色;花萼綠色,鐘狀,先端5齒裂,被黃色長硬毛;花冠蝶形,旗瓣倒卵形,先端圓形,微凹,翼瓣篦形,有細爪,龍骨瓣略呈長方形,基部有爪;雄蕊10,2體;子房線狀橢圓形,被黃色長硬毛,基部有不發達的腺體,花柱短,柱頭頭狀。莢果長方披針形,長5~7厘米,寬約1厘米,先端有微凸尖,褐色,密被黃色長硬毛。種子卵圓形或近于球形,種皮黃色、綠色或黑色。花期8月。果期10月。
全國各地均有栽培。
本植物的葉(黑大豆葉)、花(黑大豆花)、黃色的種子(黃大豆)、黑色的種皮(黑大豆皮)等亦供藥用,各詳專條。
藥用部位
為豆科植物大豆的黑色種子。
來自何書
《本草圖經》
常見藥方
①治卒腫滿,身面皆洪大:大豆一升。以水五升,煮二升,去豆,納酒八升,更煮九升,分三、四服,腫瘥后渴,慎不可多飲。(《補缺肘后方》)
②治腳氣入腹,心悶者:濃煮大豆汁飲一大升,不止更飲。(張文仲)
③治小兒丹毒:濃煮大豆汁涂之良,瘥,亦無瘢痕。(《千金方》)
④治痘瘡濕爛:黑大豆研末敷之。(《綱目》)
⑤治小兒湯火瘡:水煮大豆汁涂上,易瘥,無斑。(《子母秘?》)
⑥治消渴:烏豆置牛膽中陰干百日,吞之。(《肘后方》)
⑦治腎虛消渴難治者:天花粉、大黑豆(炒)。上等分為末,面糊丸,如梧桐子大,黑豆百粒(煎)湯下。(《普濟方》救活丸)
⑧治小兒胎熱;黑豆二錢,甘草一錢,燈芯七寸,淡竹葉一片。水煎服。(《全幼心鑒》)
⑨中礜石毒:以大豆汁解之。(《補缺肘后方》)
⑩中巴豆毒:大豆汁解之。(《補缺肘后方》)
上一篇:三楞筋骨草的功效與作用
下一篇:鵝掌楸根的功效與作用
相關閱讀:
- 時間:2025-03-07 23:46:25閱讀:459
- 時間:2025-03-07 23:45:45閱讀:452
- 別名刺槐、洋槐、胡藤功效止血。主治咯血;大腸下血;吐血;崩漏 《貴州民間方藥集》:"止大腸下血,咯血,又治婦女紅崩。"用法用量內服:煎湯,9-15g;或泡茶飲副作用誤以洋槐幼芽及幼葉作副食品,可因機體對洋槐過時間:2024-05-14 12:44:29閱讀:2135
- 別名兔兒草、銅錘草(《云南中草藥選》)。功效《云南中草藥選》:"消炎,止血。治扁桃體炎,咽喉炎,急性黃疸型肝炎,外傷出血。"作用全草流浸膏能使離體蛙心的房室節律發生顯著紊亂。如注入蛙腹淋巴腔(0.006毫升/克)時間:2024-05-14 12:24:27閱讀:1820
- 別名魚膽根、斬龍劍根功效《南方主要有毒植物》:"治小兒疳積,尿路感染。蘆薈干根五錢至一兩。水煎服。"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5-30g。成分1.庫拉索蘆薈 葉含蒽類化合物:蘆薈大黃素甙(aloin,aloinA,barbaloin)21.時間:2024-05-14 12:09:34閱讀:1747
- 別名打碗科、貓眼草(《中國藥植圖鑒》)。功效《中國藥植圖鑒》:"葉及莖,研末或熬膏敷腫瘡。"用法用量外用:適量,研末或熬膏敷。成分含大戟腦、24-亞甲基環木波蘿烷醇、β-香樹脂醇、粘霉烯醇。性味微苦;涼歸經肝時間:2024-05-14 11:45:10閱讀:1641
- 功效治婦人紅崩,水煎,點水酒服。加工采集為馬鞭草科植物滇常山的花。植物形態植物形態詳"滇常山"條。藥用部位為馬鞭草科植物滇常山的花。植物形態詳"滇常山"條。來自何書《滇南本草》時間:2024-05-14 11:28:18閱讀:1524
- 別名睢鳩、王睢、魚鷹、下窟烏、雕雞、食魚鷹功效《綱目》:"接骨。"用法用量內服:燒存性研末,3-5g。性味咸;平歸經腎經加工采集為鷹科動物鶚的骨胳。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Pandion haliaetus Linnaeus植物形態鶚,時間:2024-05-14 11:04:34閱讀:1540
- 功效治小兒疳積,產后風,腰骨酸痛,乳癰,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2兩;或研末。性味《閩南民間草藥》:"甘,平,無毒。"加工采集為茜草科植物毛玉葉金花的根。藥用部位為茜草科植物毛玉葉金花的根。植物形態詳"山時間:2024-05-14 10:47:29閱讀:1467
- 別名野山藥(《高原中草藥治療手冊》)。功效①《高原中草藥治療手冊》:"解毒,驅梅。"②內蒙古《中草藥新醫療法資料選編》:"治月經失調。"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2錢;或熬膏、研末。外用:研末撒。成分地上部分含時間:2024-05-14 10:22:54閱讀:1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