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色梅的功效與作用
發布時間:2024-03-03 12:58:05 閱讀:135
別名
山大丹、大紅繡球、珊瑚球(《南越筆記》),龍船花(《植物名實圖考》),臭金鳳、如意花、昏花(《嶺南采藥錄》),七變花(《華北經濟植物志要》),如意草(《廣州植物志》),土紅花、臭牡丹、殺蟲花(《南寧市藥物志》),毛神花(《閩南民間草藥》),臭冷風(《廣西中藥志》),天蘭草(《湖南藥物志》),臭草(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五色花、五雷箭、穿墻風(《廣西中草藥》),野眼菜(江西《草藥手冊》),五彩花、紅花刺、婆姐花(《福建中草藥》)。
功效
消腫解毒,祛風止癢。治癰腫,濕毒,疥癩,毒瘡。
①《嶺南采藥錄》:"洗濕毒疥癩。"
②《南寧市藥物志》:"葉:治疥癜毒瘡,跌打止血。花:可止血。"
③《廣東中藥》:"祛風止癢,消腫止痛,散毒,敷大腸瘍癰。"
④《廣西中草藥》:"全草:退熱,殺蟲止癢,消瘡瘍。"
作用
五然梅有抑制脂質過氧化物形成的作用,抑制豚鼠不同組織的脂質過氧化作用的順序是:腎上腺>肝>腎>心>肺>腦。五色梅對肝臟磷脂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無影響,而顯著提高谷胱甘肽過氧化物酶活性。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0.5~1兩;或搗汁沖酒。外用:搗敷或煎水洗。
副作用
毒性:乙醇提取物對大鼠毒性最大,由葉分離出來的馬纓丹烯能降低對大鼠肝、腎切片的氧耗量。給乳牛或小牛犢按6g/kg劑量口服植物葉粉末可引起動物SGOT及血清膽紅素含量升高,尸體解剖表明對肝臟有損害,胃、腸也有炎癥。
成分
帶花的全草含脂類,其脂肪酸組成有肉豆蔻酸(myristic acid),棕櫚酸(palmitic acid),花生酸(arachidic acid),油酸(oleic acid),亞油酸(linoleic acid)等,其非皂化部分有α香樹脂醇(α-amyrin),β-谷甾醇(β-sitosterol)及1-三十烷醇(1-triacontanol),還含葡萄糖(glucose),麥芽糖( maltose),鼠李糖( rhamnose)。花葉揮發油含α-水芹烯(α-phellandrene) ,二戊烯(dipentene),α-松油醇(α-terpineol),牻牛兒醇(geraniol),芳樟醇(linalool) ,桉葉素(cineole),丁午油酚(evgenol),檸檬烯(citral),糠醛(furfural),水芹酮(phellandrone) ,葛縷酮(carvone),β-丁午烯(β-caryophyllene),對-聚傘花素(ρ-cymene),α-、β、蒎烯(pinene),1,4-樟烯(1,4-camphene),月桂烯(myrcene),香檜烯(sabinene)及α-玷(王巴)烯(α -copaene)等。
炮制
1.凈制:除去雜質,鮮品即可入藥。2.切制:取凈劑后的嫩枝,切段。也可將干品淋水稍潤,切段,曬干,篩去灰屑,即可入藥。
性味
苦,寒。
①《南寧市藥物志》:"苦,平,無毒。"
②《廣西中藥志》:"味苦,性寒,無毒。"
③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辛涼。"
④《廣西中草藥》:"味微甘辛,性涼。"
宜忌
《福建中草藥》:"孕婦忌服。"
歸經
大腸經
加工采集
為馬鞭草科植物馬纓丹的花。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Lantana camara L.采收和儲藏:全年均可采,鮮用或曬干。
植物形態
馬纓丹(《南越筆記》)
直立或半藤狀灌木,有強烈氣味,稍被毛,高1~2米,若為藤狀時,高常倍之;莖枝無刺或有下彎鉤刺。葉對生;卵形或矩圓狀卵形,長3~9厘米,先端短漸尖,基部闊楔形,邊緣有鈍齒,上面祖糙而有短刺毛,下面被小剛毛。頭狀花序稠密,連花冠寬2-3.5厘米;花序柄腋生,粗壯,常較葉為長;苞片狹長,約為花冠的1/3~1/2;花冠粉紅色、紅色、黃色或橙紅色,長約1厘米。花冠簡細長,裂片4~5;雄蕊4,不外露;子房2室。核果球形,肉質,長約5毫米,成熟時紫黑色,有骨質的小分核2顆。花期:全年開花。
野生于村落旁或裁培于庭園。分布廣東、廣西、福建、江西、湖南等地。
本植物的根(五色梅根)、花(五色梅花)亦供藥用:各詳專條。
藥用部位
為馬鞭草科植物馬纓丹的葉或帶花葉的嫩枝。
來自何書
《廣西中藥志》
常見藥方
①治毒核癥:臭金風葉搗爛,取自然汁,用雙蒸酒沖服。又將葉搗爛,加紅糖、冰片少許,敷于核上,不時轉換,即可清涼止痛。(《嶺南采藥錄》)
②治筋傷:毛神花鮮葉搗碎,擦患處,然后以渣敷之。(《閩南民間草藥》)
③治皮炎、濕疹瘙癢:馬纓丹新鮮枝葉煎水外洗.(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
④治跌打扭傷;馬纓丹鮮葉搗爛外敷。(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
⑤治感冒風熱:五色花葉一兩,山芝麻五錢。水煎,日分二次服。(《廣西中草藥》)
上一篇:水松葉的功效與作用
下一篇:秀麗野海棠的功效與作用
相關閱讀:
- 時間:2025-03-07 23:46:25閱讀:460
- 時間:2025-03-07 23:45:45閱讀:454
- 別名刺槐、洋槐、胡藤功效止血。主治咯血;大腸下血;吐血;崩漏 《貴州民間方藥集》:"止大腸下血,咯血,又治婦女紅崩。"用法用量內服:煎湯,9-15g;或泡茶飲副作用誤以洋槐幼芽及幼葉作副食品,可因機體對洋槐過時間:2024-05-14 12:44:29閱讀:2136
- 別名兔兒草、銅錘草(《云南中草藥選》)。功效《云南中草藥選》:"消炎,止血。治扁桃體炎,咽喉炎,急性黃疸型肝炎,外傷出血。"作用全草流浸膏能使離體蛙心的房室節律發生顯著紊亂。如注入蛙腹淋巴腔(0.006毫升/克)時間:2024-05-14 12:24:27閱讀:1822
- 別名魚膽根、斬龍劍根功效《南方主要有毒植物》:"治小兒疳積,尿路感染。蘆薈干根五錢至一兩。水煎服。"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5-30g。成分1.庫拉索蘆薈 葉含蒽類化合物:蘆薈大黃素甙(aloin,aloinA,barbaloin)21.時間:2024-05-14 12:09:34閱讀:1749
- 別名打碗科、貓眼草(《中國藥植圖鑒》)。功效《中國藥植圖鑒》:"葉及莖,研末或熬膏敷腫瘡。"用法用量外用:適量,研末或熬膏敷。成分含大戟腦、24-亞甲基環木波蘿烷醇、β-香樹脂醇、粘霉烯醇。性味微苦;涼歸經肝時間:2024-05-14 11:45:10閱讀:1642
- 功效治婦人紅崩,水煎,點水酒服。加工采集為馬鞭草科植物滇常山的花。植物形態植物形態詳"滇常山"條。藥用部位為馬鞭草科植物滇常山的花。植物形態詳"滇常山"條。來自何書《滇南本草》時間:2024-05-14 11:28:18閱讀:1526
- 別名睢鳩、王睢、魚鷹、下窟烏、雕雞、食魚鷹功效《綱目》:"接骨。"用法用量內服:燒存性研末,3-5g。性味咸;平歸經腎經加工采集為鷹科動物鶚的骨胳。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Pandion haliaetus Linnaeus植物形態鶚,時間:2024-05-14 11:04:34閱讀:1543
- 功效治小兒疳積,產后風,腰骨酸痛,乳癰,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2兩;或研末。性味《閩南民間草藥》:"甘,平,無毒。"加工采集為茜草科植物毛玉葉金花的根。藥用部位為茜草科植物毛玉葉金花的根。植物形態詳"山時間:2024-05-14 10:47:29閱讀:1469
- 別名野山藥(《高原中草藥治療手冊》)。功效①《高原中草藥治療手冊》:"解毒,驅梅。"②內蒙古《中草藥新醫療法資料選編》:"治月經失調。"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2錢;或熬膏、研末。外用:研末撒。成分地上部分含時間:2024-05-14 10:22:54閱讀:1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