鴉片的功效與作用
發布時間:2024-02-28 14:07:24 閱讀:387
別名
底野迦(《唐本草》),阿片、阿芙蓉(《綱目》),亞片(《隨息居飲食譜》)。
功效
斂肺,止咳,澀腸,止痛。治久咳,久瀉,久痢,脫肛,心腹筋骨諸痛。
①《唐本草》:"主百病中惡,客忤邪氣,心腹積聚。"
②《綱目》:"瀉痢脫肛不止,能澀丈夫精氣。"
③《本草求原》:"性同于粟殼,而止痢止痛行氣之效尤勝。"
④王殿翔《生藥學》:"用于失眠為催眠藥;神經痛、月經痛、胸絞痛、腸絞痛等為鎮痛藥。"
作用
鴉片中含二十多種生物堿,但臨床常用的只有嗎啡、可待因、罌粟堿和那可汀四種,其他生物堿皆含量低微,對鴉片的作用無所影響。1.鎮痛作用:嗎啡有顯著的鎮痛作用,并有高度選擇性,鎮痛時,不但病人的意識未受影響,其他感覺亦存在。對持續性疼痛(慢性痛)效力勝過其對間斷性的銳痛。如增加劑量對銳痛亦有效。其鎮痛原理除提高痛閾外,對疼痛反應的改變也是一個重要因素。用嗎啡后,痛刺激雖照舊感覺到,但象緊張、恐懼、退縮等普通應有的反應卻已消失,病人病而不苦。經常伴隨疼痛的不愉快情緒若被取消,疼痛也就輕易耐受。可待因的鎮痛作用約為嗎啡的l/4。2.催眠作用:嗎啡有催眠作用,但睡眠淺而易醒,不能視為真正的催眠藥。可待因則并不導致睡眠。3.呼吸抑制與鎮咳作用:嗎啡對呼吸中樞有高度選擇性抑制作用,在低于鎮痛的劑量時,對呼吸已有抑制。這時,呼吸中樞對CO2的敏感性降低,可用于治療呼吸困難(心臟性哮喘)。呼吸抑制的最先表現為頻率減少,此時由于深度加大的代償作用,換氣量尚無影響。中毒時由于抑制加深,頻率減少太甚,則呼吸的深度加大亦不能代償,而出現嚴重的缺氧。呼吸中樞麻痹為嗎啡中毒的直接致死原因。可待因對呼吸抑制的作用遠較嗎啡為輕。在嗎啡的作用下,頸動脈體的化學感受器反應性提高,這是呼吸抑制造成缺氧的結果。嗎啡中毒時,呼吸的維持有賴于缺氧對化學感受器的刺激。此時若吸入純氧或高濃度的氧,可使自動呼吸立即停止,故給氧時應行人工呼吸。罌粟堿能作用于頸動脈竇與主動脈體化學感受器而有輕度興奮呼吸的作用,但在治療上無大意義。嗎啡的止咳作用也很強,主要由于對咳嗽中樞的抑制。止咳所需的劑量比止痛小,例如嗎啡2-4mg即可產生顯著止咳作用,而止痛則需5-15mg。可待因鎮咳作用不及嗎啡強,但巳夠滿意,而又沒有嗎啡的許多缺點(成癮性強、易致便秘、抑制呼吸等),所以為最常用的鎮咳藥。那可汀具有與可待因相等的鎮咳作用,但無其他中樞抑制作用,不會產生精神或肉體的依賴性,亦不抑制呼吸,對動物,大量時反有興奮呼吸的作用。4.對心血管系統的作用:治療劑量對臥位病人的血壓、心率及節律無甚作用,對血管運動中樞也無明顯影響。但可發生體位性低血壓。嗎啡有舒張外周小血管及釋放組織胺的作用。血容量減少的病人應用嗎啡易引起低血壓,嗎啡與吩噻嗪類藥物合用對呼吸抑制有協同作用,并有引起低血壓的危險。肺心病人應用嗎啡曾有引起死亡的報告,必須注意。罌粟堿能松弛各種平滑肌,尤其是大動脈平滑肌(包括冠狀動脈、腦動脈、外周動脈及肺動脈),當存在痙攣時,松弛作用更加顯著。可用于外周動脈或肺動脈栓塞。對狗有長時間舒張冠狀血管及增加冠脈流量的作用,但因其表現正性肌力及收縮壓降低的作用,故并不足以防止心絞痛。大劑量可抑制心肌傳導及延長不應期,治療量對心電圖無明顯影響,高劑量可防止氯仿-腎上腺素引起的心臟顫動。那可汀也能抑制平滑肌及心肌,但在止咳劑量時,這些作用并不出現。5.對消化道及其他平滑肌器官的作用:嗎啡可致便秘,主要由于胃腸道及其括約肌張力提高,加上消化液分泌減少和便意遲鈍,因而使胃腸道內容物向前推進的運動大大延緩。治療量嗎啡使膽道壓力顯著增加,病人感覺上腹不適,甚則發生膽絞痛。膽道痙攣時不宜使用(或與解痙藥物同用),嗎啡能使奧狄氏括約肌收縮,阻止排空,因而提高管內壓。可待因抑制腸蠕動的作用遠弱于嗎啡,不易引起便秘。雖然大量嗎啡可使支氣管收縮,但在治療量時則罕有發生,在支氣管性哮喘發生期間有應用嗎啡致死的報告,故禁用嗎啡。罌粟堿能抑制腸平滑肌但作用很弱,也不能消除嗎啡引起的膽管痙攣,對于醋甲膽堿引起的哮喘(人)也無效。嗎啡還有顯著的縮瞳作用,可作為嗎啡中毒時診斷依據之一。6.其他:反復應用嗎啡后可產生耐受性,但只有中樞抑制作用有耐受性,如鎮痛、催眠、抑制呼吸等,其興奮作用以及其對瞳孔、平滑肌等作用則無耐受性。故有嗎啡癮的人經常便秘、瞳孔縮小。一般連續服用2-3星期后即產生耐受性。停藥后耐受性于數天至兩個星期以內消失。如再用,第2次耐受性產生更快。獲得耐受性的癮者,劑量可用到普通治療量之20-200倍,甚至有1日用至5g而不中毒者。耐受性的產生大概由于某些神經組織對嗎啡的敏感性降低所致。凡連續服用嗎啡2周以上,即可成嗎啡癮者,有時連服數日即可成癮。成癮后,患者于每次服用后即出現欣快癥(欣快癥為一種情緒上的變化,患者處在一種特殊的愉快狀態中,無憂無慮,對精神上和肉體上的痛苦聽之任之,漠不關心。此種特殊的愉快狀態為導致成癮的重要原因。在嗎啡的欣快癥中正確判斷和推理的能力還存在,同時對其個人的舉動和行為的批判態度也完全保存,運動機能也無障礙。其表現為喜孤寂,沉醉于幻想之中)。如到時得不到嗎啡,則5-8小時后即呈現嚴重戒斷癥狀。癮者非常萎靡,有興奮狀態,其程度可達到陣發性的哭泣與叫喊,不斷乞求給予嗎啡。連打呵欠與噴嚏,涕淚交流,冷汗淋漓。也可發生嘔吐與腹瀉。不能睡眠。如此持續2-3天后,大部分癥狀始可消退。有時亦有循環虛脫與意識喪失。如給以足量嗎啡,則所有戒斷現象立即消失。嗎啡癮的戒斷治療比較困難,并且容易復發。可待因的欣快癥與成癮性均很低。罌粟堿與那可汀沒有成癮性。
用法用量
內服:入丸、散,0.5~1分。
副作用
應用嗎啡后的不良反應有頭痛、頭暈、惡心、嘔吐、便秘、尿急而又排尿困難、出汗、膽絞痛等,但最危險者為呼吸抑制。急性嗎啡中毒有三大特征,即昏睡、瞳孔縮小及呼吸抑制。呼吸可慢至每分鐘2-4次,并可見潮式呼吸。病人發紺。嗎啡對脊髓有興奮作用,嬰兒中毒可能出現驚厥,但強直型罕見。血壓在中毒初期正常,但如缺氧不矯正則可續發休克。新生兒對嗎啡有很大的敏感性,顯因其呼吸中樞尚未穩定之故,也可能由于其藥酶系統尚未發展完全而對嗎啡的解毒能力尚很不夠。一般規定出生后6個月以內禁用嗎啡。甲狀腺機能不足者,小量嗎啡即可致中毒,故亦禁用。慢性中毒即嗎啡癮,已如上述。可待因毒性較嗎啡少得多而且很輕,如輕度便秘,惡心與嘔吐也很罕見,一般不見抑制呼吸的現象。罌粟堿口服毒性甚低,但靜脈注射可致心律障礙而死亡,必須稀釋后緩緩注射。那可汀則無明顯毒性。嗎啡口服或皮下注射吸收俱好,但口服吸收較慢,故效果也較差。吸收后,僅10%在體內破壞,90%排出體外,主要通過腎臟,其中結合的嗎啡較游離的嗎啡至少要多5倍。結合的過程主要在肝中進行。乳腺可有小量排泄,故須注意到嬰兒中毒之可能性。嗎啡容易透過胎盤進入胎兒的血液循環,孕婦、產婦不宜應用。可待因在胃腸道的吸收與嗎啡相似。吸收后部分在肝內脫去酚羥處的甲基,變成嗎啡,脫下的甲基氧化成CO2從肺排出。另有部分可待因被脫去N上的甲基。在體內變化后多從尿排出。游離體和結合體同時存在。罌粟堿于各種途徑給藥時均有效,但其作用短暫,消除也很快。用藥后無論組織中、尿或糞中均找不到本品,可能在體內全部破壞。那可汀口服也易吸收。
成分
鴉片總生物堿含量10~25%,主要以邁康酸鹽形式存在。日本產鴉片生物堿主要有嗎啡5~24%、那可汀4~7%、可待因0.4~1%、蒂巴岡0.4~0.8%、罌粟堿0.4~0.7%、那碎因0.2~0.5%,此外尚有可旦民堿、可他寧、隱品堿、格鬧莨菪品、氫化可他寧、蘭棱品、勞丹尼定、勞丹寧、勞丹素、邁康定、罌粟殼堿、尼奧品、氧化那可汀、罌粟胺、紫鴉片堿、偽嗎啡、麗春花定堿、鴉片黃。
鴉片中還發現有斯氏紫堇堿,d-異波爾定堿、異種荷包牡丹堿、異紫堇杷明堿、羥鏈霉素、7-氧二氫蒂巴因、紫堇塊莖堿、木蘭花堿、黃連堿、小檗堿、血根堿、粉綠罌粟堿、罌粟紅堿B、罌粟紅堿C、N-甲基-14-o-去甲基表紫鴉片堿、杷拉烏定堿及6-甲基可待因等生物堿。
鴉片尚含有邁康寧、豆甾醇、環木波蘿烯酮、環鴉片甾烯酮、環木波蘿烯酮酯及環鴉片甾烯酮酯、β-谷甾醇、C27-C35碳氫化合物的混合物、環木波蘿烯醇、環鴉片甾烯醇、10-廿九醇、β-谷甾醇-D-葡萄糖甙、β-谷甾醇-D-葡萄糖甙單棕櫚酸酯。
性味
苦,溫,有毒。
①《唐本草》:"味辛苦,平。"
②《綱目》:"酸澀,溫,微毒。"
宜忌
有成癮性,不宜長期持續應用。肝功能有嚴重減損、肺原性心臟病、支氣管哮喘以及有濕熱積滯疾患和嬰兒、哺乳期婦女均忌服。
歸經
肺;腎;大腸經
加工采集
通常于果實充分成長而尚未成熟,果皮仍為綠色或稍現黃色時(此時乳汁中嗎啡含量最高),用利刀或特制的鋸齒切傷器,于晴天傍晚,淺割果皮(直割或斜割),將散布于果皮部組織中的乳汁管切斷,白色乳汁即自割縫滲出成滴狀,于空氣中漸由微紅色變成棕色,并逐漸凝固成粘稠狀物,翌晨用涂油的竹篦或竹刀刮取,每一果實可刮取鴉片3~4次。刮得的鴉片,以罌粟葉包裹,置暗處陰干。
藥材鑒別
鴉片形狀不一,有成圓球形、餅形、磚塊或不規則形,棕色或黑色,帶蠟質,外部往往附有罌粟葉或紙片。新鮮時質軟,貯藏日久,則漸變堅硬。臭特異,帶麻醉性,味極苦而特異。
植物形態
罌粟 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高30-60cm,栽培者可達1.5m。無毛,或在植物體下部與總花梗上具極少的剛毛,有乳狀液計。根通常單生,垂直。莖直立,不分枝,無毛,具白粉。葉互生,無托葉;莖下部的葉有短柄,上部的葉無柄,抱于莖上;葉片長5-30cm,寬3-20cm,朱端漸尖或鈍,基部心形,葉脈明顯,略突起,邊緣為不整齊的波狀鋸齒,兩面無毛,被白粉成灰綠色。花單一,頂生,常下垂,具長柄,花梗長可達25cm,無毛或稀具極流的剛毛;萼片2,長橢圓形或闊印形,綠色,邊緣膜質,早落;花瓣4,有時為重瓣,近圓形或近扇形,長4-7cm,寬3-7cm,邊緣淺波狀或各種分裂,白色、粉紅色、紅色至紫色;雄蕊多數,生于子房的周圍,花絲纖細,白色,花藥黃色,2室縱裂;雌蕊1,于房長方卵圓形,無毛,l室,胚珠多數,著生于倒膜胎座上,無花柱,柱頭5-18枚,輻射狀排列,成扁盤狀。蒴果球形或長圓狀橢圓形,長4-7cm,直徑4-5cm,無毛,成熟時外皮黃褐色或淡褐色,孔裂。種子多數,細小,腎形,直徑0.5-1cm,表面粗蜂窩狀,灰褐色。花期4-6月,果期6-8月。
藥用部位
為罌粟科植物罌粟果實中的液汁凝固而成。植物形態詳"罌粟"條。
來自何書
《綱目》
常見藥方
①治久痢:阿芙蓉小豆許,空心溫水化下,日一服。忌蔥,蒜,漿水。若渴,飲蜜水解之。(《醫林集要》)
②治痢疾:木香、黃連、白術、鴉片各等分。研細末,搗飯粒為丸。隨用大小,每服壯者各用一分,老稚只用半分,服時在空心或覺腹饑,用米湯送下。最忌酸物酒醋,生冷油膩。若渴亦只用米湯略飲之,不可茶湯太過,三日過,俱不忌。(《攝生眾妙方》)
上一篇:六軸子的功效與作用
下一篇:柃木的功效與作用
相關閱讀:
- 時間:2025-03-07 23:46:25閱讀:460
- 時間:2025-03-07 23:45:45閱讀:454
- 別名刺槐、洋槐、胡藤功效止血。主治咯血;大腸下血;吐血;崩漏 《貴州民間方藥集》:"止大腸下血,咯血,又治婦女紅崩。"用法用量內服:煎湯,9-15g;或泡茶飲副作用誤以洋槐幼芽及幼葉作副食品,可因機體對洋槐過時間:2024-05-14 12:44:29閱讀:2136
- 別名兔兒草、銅錘草(《云南中草藥選》)。功效《云南中草藥選》:"消炎,止血。治扁桃體炎,咽喉炎,急性黃疸型肝炎,外傷出血。"作用全草流浸膏能使離體蛙心的房室節律發生顯著紊亂。如注入蛙腹淋巴腔(0.006毫升/克)時間:2024-05-14 12:24:27閱讀:1822
- 別名魚膽根、斬龍劍根功效《南方主要有毒植物》:"治小兒疳積,尿路感染。蘆薈干根五錢至一兩。水煎服。"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5-30g。成分1.庫拉索蘆薈 葉含蒽類化合物:蘆薈大黃素甙(aloin,aloinA,barbaloin)21.時間:2024-05-14 12:09:34閱讀:1749
- 別名打碗科、貓眼草(《中國藥植圖鑒》)。功效《中國藥植圖鑒》:"葉及莖,研末或熬膏敷腫瘡。"用法用量外用:適量,研末或熬膏敷。成分含大戟腦、24-亞甲基環木波蘿烷醇、β-香樹脂醇、粘霉烯醇。性味微苦;涼歸經肝時間:2024-05-14 11:45:10閱讀:1642
- 功效治婦人紅崩,水煎,點水酒服。加工采集為馬鞭草科植物滇常山的花。植物形態植物形態詳"滇常山"條。藥用部位為馬鞭草科植物滇常山的花。植物形態詳"滇常山"條。來自何書《滇南本草》時間:2024-05-14 11:28:18閱讀:1526
- 別名睢鳩、王睢、魚鷹、下窟烏、雕雞、食魚鷹功效《綱目》:"接骨。"用法用量內服:燒存性研末,3-5g。性味咸;平歸經腎經加工采集為鷹科動物鶚的骨胳。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Pandion haliaetus Linnaeus植物形態鶚,時間:2024-05-14 11:04:34閱讀:1543
- 功效治小兒疳積,產后風,腰骨酸痛,乳癰,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2兩;或研末。性味《閩南民間草藥》:"甘,平,無毒。"加工采集為茜草科植物毛玉葉金花的根。藥用部位為茜草科植物毛玉葉金花的根。植物形態詳"山時間:2024-05-14 10:47:29閱讀:1469
- 別名野山藥(《高原中草藥治療手冊》)。功效①《高原中草藥治療手冊》:"解毒,驅梅。"②內蒙古《中草藥新醫療法資料選編》:"治月經失調。"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2錢;或熬膏、研末。外用:研末撒。成分地上部分含時間:2024-05-14 10:22:54閱讀: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