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豆蔻的功效與作用
發布時間:2023-08-07 09:33:52 閱讀:152
白豆蔻是一種中藥,也是一種我們平時的時候可能會用到的中藥,只是大家平時的時候不太了解或是不注意而已,一般主要是和別的中藥一起搭配著進行使用,不同的配方功效也是不同的。
白豆蔻的簡介
【別名】:多骨、殼蔻、白蔻、圓豆蔻、扣米、豆蔻
【藥材類別】:果實/種子類
【性味】:味辛;性溫。
①《開寶本草》:味辛,大溫,無毒。
②《醫學啟源》:氣熱,味大辛。
【歸經】:入肺、脾經。
①《湯液本草》:入手太陰經。
②《雷公炮制藥性解》:入肺、脾、胃三經。
③《本草再新》:入心、肝、脾三經。
【入藥部分】:為姜科植物白蔻和爪哇白豆蔻的成熟果實。
【產地和分布】:1.白蔻:生于氣候溫暖、潮濕、富含腐殖質的林下。我國廣東、云南有栽培。原產泰國、越南、柬埔寨等國。
2.爪哇白豆蔻:生于排水及保肥性良好的熱帶林下。我國海南、云南有栽培。原產印度尼西亞。(爪哇)
【形態特征】:1.白蔻多年生草本。根莖匍匐,粗大有節,近木質。莖直立,圓柱狀,高2~3米。葉2列,無葉柄,葉片線狀披針形、披針形或倒披針形,長達23厘米,寬7.5厘米,罕達10厘米,先端狹漸尖,基部狹,邊緣近波狀,兩面光滑,葉舌長達7毫米,先端2裂,被長硬毛。穗狀花序生于根莖上,花莖連花梗長達8厘米;有卵圓形的鱗片,鱗片先端急尖,基部被短密絹毛;苞片卵圓形,先端急尖,被纖毛,灰色,長達3厘米;小苞片管狀,3齒裂,稍被絹毛,長15毫米;花萼管狀,3裂,被長柔毛,裂片刷狀;花冠透明黃色,管部狹,長2厘米,喉部被小柔毛。裂片鈍,長約1厘米,唇瓣倒卵形,長1.6厘米,先端微呈3裂狀,中間厚,被微柔毛,黃色或帶赤色條紋;側生退化雄蕊鉆狀,長3毫米;花絲寬而有溝,長5毫米,花藥長3毫米,藥隔附屬物3裂,3裂片等長,長方形反折;蜜腺2枚,半圓柱狀,長2毫米;子房下位,被絹毛,3室,胚珠多數。蒴果扁球形,直徑約1.5厘米,灰白色,3爿裂。
2.爪哇白豆蔻,本種與前種的主要區別點為植侏較小,高1-1.5m。葉揉之有松節油氣味,葉鞘口無毛,葉舌僅邊緣疏被柔毛。苞片小,長2-2.5cm。
白豆蔻的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6,后下;或入丸、散。
白豆蔻的功效與作用
化濕行氣;溫中止嘔;開胃消食。主濕阻氣滯;脾胃不和;脘腹脹滿;不思飲食;濕溫初起;胸悶不饑;胃寒嘔吐;食積不消。治氣滯,食滯,胸悶,腹脹,噫氣,噎膈,吐逆,反胃,瘧疾。
①《開寶本草》:主積冷氣,止吐逆,反胃,消谷下氣。
②《本草圖經》:主胃冷。
③《醫學啟源》:《主治秘要》云,肺金本藥,散胸中滯氣,感寒腹痛,溫暖脾胃,赤眼暴發,白睛紅者。
④楊士瀛:治脾虛瘧疾,嘔吐,寒熱,能消能磨,流行三焦。
⑤王好古:補肺氣,益脾胃,理元氣,收脫氣。
⑥《綱目》:治噎膈,除瘧疾,寒熱,解酒毒。
⑦《本草備要》:除寒燥濕,化食寬膨。
白豆蔻的附方
①治胃口寒作吐及作痛者:白豆蔻仁三錢。為末,酒送下。(《赤水玄珠》白豆蔻散)
②治胃氣冷,吃飯即欲得吐:白豆蔻子三枚,搗,篩,更研細,好酒一盞,微溫調之,并飲三、兩盞。(《隨身備急方》)
③治脾胃氣不和,止脾泄瀉痢:白豆蔻二兩(用仁,一半生一半熟),枳殼半斤(去瓤,以漿水煮軟,麩炒令香止),肉桂二兩(去皮),橘皮二兩(去瓤,炒,切細),訶子二兩(去核,半生半熟),當歸二兩(洗)。上六味,杵為末,每服-錢,水一中盞。姜、棗同煎至七分,稍溫服。如要丸,用好棗,漿水煮,去皮核,細研,為丸如桐子大。以姜擘破,炒令黑色,入水煎湯,下十五丸。(《博濟方》白豆蔻散)
④治氣膈脾胃,全不進食:白豆蔻仁、縮砂各二兩,陳米一升(淘洗,略燕過,銚內炒),丁香半兩(不見火)。上為細末,棗肉為丸,如小赤豆大。每服五、七十丸至百丸,米飲下。(《魏氏家藏方》太倉丸)
⑤治妊娠嘔吐:白豆蔻一錢,竹茹三錢,大棗三枚,鮮姜一錢。將生姜搗碎取汁,前三藥煎取一茶杯(約50~60毫升)過濾,沖姜汁服。(《武漢醫藥衛生》(3):288,1959)
⑥治小兒吐乳胃寒者:白豆蔻仁十四個,縮砂仁十四個,生甘草二錢,炙甘草二錢,為末,常摻入兒口中。(《世醫得效方》)
⑦治嘔吐噦:白蔻、藿香、半夏、陳皮、生姜。水煎服。(《沈氏尊生書》白豆蔻湯)
⑧治產后呃逆:白豆蔻、丁香各半兩。研細,桃仁湯服一錢,少頃再服。(《乾坤生意》)
⑨治脾胃虛弱,不進飲食,及反胃嘔吐:白豆蔻、砂仁各60g,丁香30g,陳倉米(土炒)1升。為細末,姜,汁為丸,梧桐子大,每服60-70丸,生姜煎湯送下。方中白豆蔻化濕行氣,溫中止嘔,為君藥。(《證治準繩》太倉丸)
⑩治虛勞,不思飲食,中滿痞塞,大腸或秘或泄:白豆蔻(去皮)、白術(剎炒)、陳皮(去白)、人參各30g,干姜(炮)、甘草(炙)、丁香各 15g,檳榔(剉)2枚,厚樸(去粗皮,姜汁制)60g,每服9g,水一盞,生姜3片,棗2枚,去渣,不拘時溫服。方中白豆蔻化濕行氣,溫中止嘔,為君藥。 (《奇效良方》豆蔻湯)
?治脘悶腹脹,飲食停滯:白蔻仁、砂仁、木香各6g,枳殼9g,陳皮、厚樸各6g,澤瀉15g,赤茯苓12g。水煎,每服一劑,日服2次。方中白豆蔻化濕行氣,為君藥。(時逸人方)加減仁香湯。
?三仁湯《溫病條辨》;黃芩滑石湯《溫病條辨》;白豆蔻湯《圣濟總錄》;沉香湯《圣濟總錄》;補和湯《圣濟總錄》
拓展閱讀:白豆蔻注意事項
陰虛血燥而無寒濕者忌服。
①《本草經疏》:凡火升作嘔,因熱腹痛,法咸忌之。
②《本草匯言》:凡喘嗽嘔吐,不因于寒而因于火者;瘧疾不由于瘴邪,而因于陰陽兩虛者;目中赤脈白翳,不因于暴病寒風,而因于久眼血虛血熱者,皆不可犯。
③《本草備要》:肺胃火盛及氣虛者禁用。
④《本經逢原》:忌見火。
上一篇:薄荷的功效與作用
下一篇:纈草的功效與作用
相關閱讀:
- 時間:2025-03-07 23:46:25閱讀:495
- 時間:2025-03-07 23:45:45閱讀:486
- 別名刺槐、洋槐、胡藤功效止血。主治咯血;大腸下血;吐血;崩漏 《貴州民間方藥集》:"止大腸下血,咯血,又治婦女紅崩。"用法用量內服:煎湯,9-15g;或泡茶飲副作用誤以洋槐幼芽及幼葉作副食品,可因機體對洋槐過時間:2024-05-14 12:44:29閱讀:2183
- 別名兔兒草、銅錘草(《云南中草藥選》)。功效《云南中草藥選》:"消炎,止血。治扁桃體炎,咽喉炎,急性黃疸型肝炎,外傷出血。"作用全草流浸膏能使離體蛙心的房室節律發生顯著紊亂。如注入蛙腹淋巴腔(0.006毫升/克)時間:2024-05-14 12:24:27閱讀:1849
- 別名魚膽根、斬龍劍根功效《南方主要有毒植物》:"治小兒疳積,尿路感染。蘆薈干根五錢至一兩。水煎服。"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5-30g。成分1.庫拉索蘆薈 葉含蒽類化合物:蘆薈大黃素甙(aloin,aloinA,barbaloin)21.時間:2024-05-14 12:09:34閱讀:1778
- 別名打碗科、貓眼草(《中國藥植圖鑒》)。功效《中國藥植圖鑒》:"葉及莖,研末或熬膏敷腫瘡。"用法用量外用:適量,研末或熬膏敷。成分含大戟腦、24-亞甲基環木波蘿烷醇、β-香樹脂醇、粘霉烯醇。性味微苦;涼歸經肝時間:2024-05-14 11:45:10閱讀:1665
- 功效治婦人紅崩,水煎,點水酒服。加工采集為馬鞭草科植物滇常山的花。植物形態植物形態詳"滇常山"條。藥用部位為馬鞭草科植物滇常山的花。植物形態詳"滇常山"條。來自何書《滇南本草》時間:2024-05-14 11:28:18閱讀:1548
- 別名睢鳩、王睢、魚鷹、下窟烏、雕雞、食魚鷹功效《綱目》:"接骨。"用法用量內服:燒存性研末,3-5g。性味咸;平歸經腎經加工采集為鷹科動物鶚的骨胳。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Pandion haliaetus Linnaeus植物形態鶚,時間:2024-05-14 11:04:34閱讀:1608
- 功效治小兒疳積,產后風,腰骨酸痛,乳癰,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2兩;或研末。性味《閩南民間草藥》:"甘,平,無毒。"加工采集為茜草科植物毛玉葉金花的根。藥用部位為茜草科植物毛玉葉金花的根。植物形態詳"山時間:2024-05-14 10:47:29閱讀:1495
- 別名野山藥(《高原中草藥治療手冊》)。功效①《高原中草藥治療手冊》:"解毒,驅梅。"②內蒙古《中草藥新醫療法資料選編》:"治月經失調。"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2錢;或熬膏、研末。外用:研末撒。成分地上部分含時間:2024-05-14 10:22:54閱讀:1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