皂莢子的功效與作用
發(fā)布時間:2023-11-13 12:44:56 閱讀:161
別名
皂角子(《千金方》),皂子、皂兒(《博濟方》),皂角核(《婦人良方》)。
功效
潤燥通便,祛風消腫。治大便爆結,腸風下血,下痢里急后重,疝氣,瘰疬,腫毒,瘡癬。
①《本草圖經(jīng)》:"核中白肉,入治肺藥。又炮核取中黃心,嚼餌之,治膈痰吞酸。"
②李杲:"和血潤腸。"
③《綱目》:"治風熱大腸虛秘,瘰疬、腫毒、瘡癬。"
④《本草崇原》:"治疝氣并睪丸腫痛。"
⑤《醫(yī)林纂要》:"殺疳蟲。"
⑥《本草求原》:"疏風熱,去麻痹。"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1.5~3錢;或入丸、散。
成分
種子含樹膠(gum)。種子內(nèi)胚乳含由半乳糖(galactose)與甘露糖(mannose),按摩爾比1:3.9-4.0組成的多糖。
炮制
《雷公炮炙淪》:"皂莢子,收得,用磁瓶盛,下水,于火畔煮,待泡熟,剝?nèi)ビ财ひ恢亓?,取向里白嫩肉兩片,去黃(其黃消人腎氣),用銅刀細切,于日中干用。"
性味
辛,溫,有毒。
①《綱目》:"辛,溫,無毒。"
②《本草經(jīng)疏》:"味辛咸,溫,有小毒。"
③《本草匯言》:"味辛甘,氣溫,無毒。"
宜忌
孕婦慎服。
歸經(jīng)
肺;大腸經(jīng)
加工采集
秋季果實成熟時采收,剝?nèi)》N子曬干。防蟲蛀。
藥材鑒別
干燥種子呈長橢圓形,一端略狹尖,長11~13毫米,寬7~8毫米,厚約7毫米。表面棕褐色,平滑而帶有光澤,較狹尖的一端有微凹的點狀種臍,有時不甚明顯,種皮剝落后,可見2片大形鮮黃色的子葉。質(zhì)極堅硬,氣微,味淡,以顆粒飽滿、堅實、無雜質(zhì)、無蟲蛀者為佳。
植物形態(tài)
皂莢 喬木,高達15cm。刺粗壯,通常分枝,長可達16cm,圓柱形。小枝無毛。一回偶數(shù)羽狀復葉,長12-18cm;小葉6-14片,長卵形、長橢圓形至卵狀披針形,長3-8cm,寬1.5-3.5cm,先端鈍或漸尖,基部斜圓形或斜楔形,邊緣有細鋸齒,無毛?;s性,排成腋生的總狀花序;花萼鐘狀,有4枚披針形裂片;花瓣4,白色;雄蕊6-8;子房條形,沿縫線有毛。莢果條形,不扭轉(zhuǎn),長12-30,寬2-4cm,微厚,黑棕色,被白色粉霜?;ㄆ?-5月,果期9-10月。
生境分布:分布于東北、華北、華東、華南以及四川、貴州等地。
藥用部位
為豆科植物皂莢的種子。植物形態(tài)詳"皂莢"條。
來自何書
《雷公炮炙論》
常見藥方
①治大腸風秘:皂莢子三百粒。破作兩片,慢火炒燥,入酥一棗大,又炒燥,又入酥至焦黑為度,為末,蜜丸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煎蒺藜、酸棗仁湯,空心下,良久未利,再服,漸加至百丸,以通為度。(《婦人良方》)
②治腸風下血:皂莢子、槐實各一兩。用粘谷糠炒香,去糠為末,陳粟米飲下一錢。(《圣惠方》神效散)
③治里急后重:積殼、皂莢子等分。炒令干燥為末,米飲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米飲下。(《普濟方》)
④治下痢不止:皂角子瓦焙為末,米糊丸,梧子大。每服四五十丸,陳茶下。(《醫(yī)方摘要》)
⑤治腰腳風痛,不能履地:皂角子。洗凈,以少酥熬香為末,蜜丸,梧子大。每空心以蒺藜子、酸棗仁湯下三十丸。(《千金方》)
⑥治瘰疬滿項不破,及腫疼痛:不蛀皂子三百個,酒一升半,化硇砂一兩,同浸皂子七日,以文武火熬成,候酒盡為度,每至臨臥,含化三粒。(《博濟方》)
⑦治氣毒結成瘰疬,腫硬如石,疼痛:皂莢子一兩(燒灰),槲白皮末一兩。同研令細,每于食前以溫酒調(diào)下二錢。(《圣惠方》)
⑧治一切疔腫:皂莢子取仁作末敷之。(《千金方》)
上一篇:大蛇藥的功效與作用
下一篇:爬樹龍的功效與作用
相關閱讀:
- 時間:2025-03-07 23:46:25閱讀:468
- 時間:2025-03-07 23:45:45閱讀:463
- 別名刺槐、洋槐、胡藤功效止血。主治咯血;大腸下血;吐血;崩漏 《貴州民間方藥集》:"止大腸下血,咯血,又治婦女紅崩。"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9-15g;或泡茶飲副作用誤以洋槐幼芽及幼葉作副食品,可因機體對洋槐過時間:2024-05-14 12:44:29閱讀:2150
- 別名兔兒草、銅錘草(《云南中草藥選》)。功效《云南中草藥選》:"消炎,止血。治扁桃體炎,咽喉炎,急性黃疸型肝炎,外傷出血。"作用全草流浸膏能使離體蛙心的房室節(jié)律發(fā)生顯著紊亂。如注入蛙腹淋巴腔(0.006毫升/克)時間:2024-05-14 12:24:27閱讀:1828
- 別名魚膽根、斬龍劍根功效《南方主要有毒植物》:"治小兒疳積,尿路感染。蘆薈干根五錢至一兩。水煎服。"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15-30g。成分1.庫拉索蘆薈 葉含蒽類化合物:蘆薈大黃素甙(aloin,aloinA,barbaloin)21.時間:2024-05-14 12:09:34閱讀:1755
- 別名打碗科、貓眼草(《中國藥植圖鑒》)。功效《中國藥植圖鑒》:"葉及莖,研末或熬膏敷腫瘡。"用法用量外用:適量,研末或熬膏敷。成分含大戟腦、24-亞甲基環(huán)木波蘿烷醇、β-香樹脂醇、粘霉烯醇。性味微苦;涼歸經(jīng)肝時間:2024-05-14 11:45:10閱讀:1646
- 功效治婦人紅崩,水煎,點水酒服。加工采集為馬鞭草科植物滇常山的花。植物形態(tài)植物形態(tài)詳"滇常山"條。藥用部位為馬鞭草科植物滇常山的花。植物形態(tài)詳"滇常山"條。來自何書《滇南本草》時間:2024-05-14 11:28:18閱讀:1529
- 別名睢鳩、王睢、魚鷹、下窟烏、雕雞、食魚鷹功效《綱目》:"接骨。"用法用量內(nèi)服:燒存性研末,3-5g。性味咸;平歸經(jīng)腎經(jīng)加工采集為鷹科動物鶚的骨胳。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Pandion haliaetus Linnaeus植物形態(tài)鶚,時間:2024-05-14 11:04:34閱讀:1559
- 功效治小兒疳積,產(chǎn)后風,腰骨酸痛,乳癰,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1~2兩;或研末。性味《閩南民間草藥》:"甘,平,無毒。"加工采集為茜草科植物毛玉葉金花的根。藥用部位為茜草科植物毛玉葉金花的根。植物形態(tài)詳"山時間:2024-05-14 10:47:29閱讀:1475
- 別名野山藥(《高原中草藥治療手冊》)。功效①《高原中草藥治療手冊》:"解毒,驅(qū)梅。"②內(nèi)蒙古《中草藥新醫(yī)療法資料選編》:"治月經(jīng)失調(diào)。"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1~2錢;或熬膏、研末。外用:研末撒。成分地上部分含時間:2024-05-14 10:22:54閱讀:1418